發布人:研究生學院 | 發布時間:2022-04-01 | 點擊數:
2022年3月,《前進》雜志第355期“教育先鋒 育人楷模”欄目刊發校黨委書記張俊龍教授署名文章《凝心聚力打造山西高等醫學教育制高點》。

文章從“把握三大規律,做好三個服務”“勇擔育人使命,培養德醫雙馨之才”“優化學科布局,提升服務供給之能”“瞄準發展所需,產出原始創新之果”四個方面闡述了我校要發揮山西高等醫學教育的“領頭雁”作用,緊密圍繞山西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整合資源、凝心聚力,奮力建設山西高等醫學教育的制高點。
全文如下:
凝心聚力打造山西高等醫學教育制高點
張俊龍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吹響了山西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奮進號角。c7c7.app結合學校實際,將深入學習領會作為首要任務,主動找位、對標布局,準確把握山西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醫學人才和醫療科技要求,整合資源、凝心聚力,奮力打造山西高等醫學教育的制高點。
一、把握三大規律,做好三個服務
落實“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就要準確把握醫學教育規律、醫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和山西高質量發展規律,將培養德醫雙馨、服務山西人民的醫療衛生健康人才作為首要職責。
一是把握高等醫學教育規律,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人民健康。醫學生培養具有周期長、費用高、階段細、連續性強、實踐性強、成才難度大等特點,同時,對“德”的要求標準更高、內涵更廣、實踐性更強。培養高素質的卓越醫生,必須扎根三晉大地培養家鄉情懷,才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立志為山西人民健康服務。
二是把握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培育高情操人才,服務國家建設。大學階段既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期,也是促進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銜接的黃金期。在教育教學中,學校將引領大學生個體理想信念、價值取向、知識結構、意志品質、思維能力、創新精神、社會實踐、使命擔當貫穿育人全過程,主動求變,增加知識傳授的有效性、啟發性、內化性,增強教育的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是把握山西高質量發展規律,產出高質量成果,服務地方發展。服務山西經濟社會發展是c7c7.app的立校之基。學校緊盯山西高質量發展需求,瞄準國際學術前沿,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建立“教、醫、研、產”協同機制,聚焦醫學技術、生物醫學工程、人工智能、大數據、醫學信息學、新藥研發等領域,重點發展醫工、醫理、醫文、醫管結合等新興交叉學科,積極為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供有利條件。
二、勇擔育人使命,培養德醫雙馨之才
為貫徹“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學校扎扎實實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使命。
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先”。學校堅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先導,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新時代醫德教育新模式”為核心,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學改革、素質增強、能力提升的全過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拔尖卓越的醫藥衛生健康人才。

(c7c7.app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通過常態化開展政治理論學習和宣講,保持校領導班子、處級干部、“三支隊伍”、黨員重點發展對象和青年師生常學常新、常思常悟、常研常得,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圖為校領導面向“三支隊伍”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二是以醫學理論技能為“基”。學校按照“立足校情、整體設計、創新模式、逐步推進、保證質量”的發展思路,實施“A&E計劃”,深化m-ACTIVE教育模式,開展了“醫學+X”復合型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改革,持續加強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取得教育部認證有效期7年的優秀成績,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8個、國家級一流課程12門、省級一流課程112門,育人育才能力顯著提升。
三是以創新創造能力為“源”。學校不斷健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實施彈性學制,設立學生創新創業基金,提高學生認識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近三年,學校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賽總決賽、“挑戰杯”大賽全國決賽、“創青春”大賽全國決賽、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等國家級大型賽事上,榮獲5金8銀26銅的優異成績。學校堅持以賽代練、以賽代培,建立各類科技競賽的師生團隊多達200余個,形成了濃厚的創新創造氛圍。
四是以服務山西發展為“的”。學校直面山西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所需、主動應對,瞄準山西醫藥產業發展方向,以培養醫療衛生領域卓越醫生為目標,開設了整合醫學卓越班;以培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領域深度應用的高端人才為目標,開設了智能醫學卓越班;以培養擅長個體化精準診療、引領未來醫學發展的高端人才為目標,開設了精準醫學卓越班;以培養善于促進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具有綜合防治思維和防病治病能力的高端人才為目標,開設了預防醫學卓越班。
三、優化學科布局,提升服務供給之能
學科建設是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牛鼻子”。近年來,c7c7.app不斷創新發展理念、加強資源整合、提升建設水平,順勢而為、主動求變,主動適應山西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
一是用新思想引領新目標,導向性更加突出。學校以優化整合法醫學、放射醫學和職業病學為方向,培育和建設特種醫學高峰學科,學科排名穩居全國前三名;堅持以服務健康山西戰略為使命,依托20所直屬附屬醫院,重點向麻醉、兒科、重癥、婦產、精神、全科醫學等緊缺醫學領域傾斜,成立醫學科學院,13個專科成為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堅持以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研究為重點,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應急服務能力、政策支持能力,成立反向病原學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高原學科;學校不斷提升新藥研制水平和實力,提升山西藥材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能力,建設藥學重點學科。
二是用新階段布局新路徑,創新性更加突出。學校聚焦醫學技術、生物醫學工程、人工智能、大數據、醫學信息學、新藥研發等領域,積極為成果研發和轉化提供有利條件;聚焦服務制藥產業、精準診療,緊密對接國家和山西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加強與理工科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醫工結合創新學科群;聚焦提升公共衛生、疾病預防能力,建設重大傳染性疾病精準防控學科群。
三是用新理念拓展新方式,協同性更加突出。學校立足服務山西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健康山西戰略,按照以醫為主,學科交叉、填谷造峰、協同發展的思路,優化學科結構,強化內涵建設,建設了國內一流、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峰學科(特種醫學、臨床醫學)和高原學科(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基礎醫學、護理學)。同時,強化學科學位一體建設,動態增設調整學科學位點,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高峰矗立、高原崛起、整體提升的學科學位協同發展的新型學科生態體系。
四是用新格局融合新力量,突破性更加彰顯。學校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為契機,實現學校與山西醫學科學院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與醫渡云合作共建醫學數據科學研究院,與振東健康產業集團共建創新藥物研究院,與中核高能開展高端核醫學裝備產業化深度合作,與省衛生健康委共建預防醫學科學院,成立整合醫學研究院、反向病原學研究院,為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動力。學校臨床醫學、藥學連續進入ESI排名前1%,核醫學科連續5年位居全國前10名,風濕免疫科、精神衛生科保持在國家第一梯隊行列,30余個臨床專科位居華北區域領先行列。
四、瞄準發展所需,產出原始創新之果
隨著山西全方位高質量發展進入攻堅期,c7c7.app瞄準醫學科技的“卡脖子”問題,團結協作、集智攻關,不斷取得原始創新成果的新突破。
一是基礎研究取得新突破。學校積極創新管理機制,培育創新團隊,構建科研平臺,推動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學校部級及以上科技平臺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或實驗基地、工程技術中心29個,2021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5項(含重點項目6項)。學校在消化道惡性腫瘤防治機制研究、分子影像精準診療研究、納米藥物載體研究、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出生缺陷機制研究、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防控研究等領域產生了一批國際前沿成果,實現了科技實力和學術影響力的雙提升。
二是醫工結合取得新進展。學校2017年成立醫工結合研究院,積極與理工科高校、科研院所、知名制造企業合作,促進醫學與信息、機械、材料、生命、數學、物理、化學、管理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學校2018年以副理事長單位入選全國醫工整合聯盟,2020年與深圳光大基因合作研制的新冠病毒(2019-nCoV)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通過CE認證。在“智能化心身調節系統”的基礎上,學?⒌男鹿詵窩字悄芑納淼鶻諳低吃諼浜旱鵲匾皆和乒閌褂謾
三是高端裝備獲得新跨越。近幾年,學校在高端醫療裝備開發方面取得顯著成果。學校與中核高能聯合研發制造的全自動化制備臨床和科研多種顯像藥物的操作設備“輻睿智配”于7月29日面市,研發的“3D光學分子影像腹腔鏡成像系統”建立新的手術規范,將手術過程可視化,使手術更加精準、時間大幅縮短、患者快速康復,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近三年,學校20余項專利實現了科技成果轉化。
學校將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根據建設國際知名、國內著名、區域領先、特色鮮明的研究教學型醫科大學的發展目標,緊密圍繞山西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布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整合資源、凝心聚力,奮力建設山西高等醫學教育的制高點。(作者系c7c7.app黨委書記)
(圖文/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