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L-4實驗室供從事氣溶膠傳播感染和高度危險致病微生物的研究工作。與四級危險度(我國為一級)微生物具有相近或一致抗原關系的微生物也要在這一生物安全水平實驗室內操作,獲得足夠數據后,方可確定在這一生物安全水平連續工作或在較低水平的實驗室內操作。實驗室工作人員在處理極為有害的感染性致病微生物方面要經過特殊和全面的培訓。要了解安全標準和特殊操作規程,要熟悉一級和二級防護隔離設備的功能以及實驗室設計的特點。實驗要由經過培訓,對這些微生物有經驗的,具有法定資格的科學家來監督管理。實驗室主管要嚴格控制進入實驗室的人員。實驗室是獨立的建筑物或是建筑物內的隔離區。要制定和執行一整套特殊的實驗室安全工作細則。
在實驗室內,所有操作都要在Ⅲ級生物安全柜內進行。也可以聯合使用Ⅱ級生物安全柜和正壓工作服。ABSL-4實驗室對防止微生物擴散到環境中有特殊的工程和設計要求。
ABSL-4是在ABSL-3標準操作規程,特殊操作規程,隔離安全設備和實驗室設施要求水平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1)設施設備要求
1)適用時,應符合動物生物安全三級防護水平的要求。
2)淋浴間應設置強制淋浴裝置。
3)動物飼養間的緩沖間應為氣鎖。
4)應有嚴格限制進入動物飼養間的門禁措施。
5)動物飼養間的氣壓(負壓)與室外大氣壓的壓差值應不小于100Pa;與相鄰區域的壓差(負壓)應不小于25Pa。
6)動物飼養間及其緩沖間的氣密性應達到在關閉受測房間所有通路并維持房間內的溫度在設計范圍上限的條件下,當房間內的空氣壓力上升到500Pa后,20分鐘內自然衰減的氣壓小于250Pa。
7)應有裝置和技術對所有物品或其包裝的表面在運出動物飼養間前進行清潔和可靠消毒滅菌。
(2)標準微生物學操作規范
1)除由實驗室主管為應對緊急情況制定的標準規程、管理條例和應對方法外,如有需要,還可以根據國家標準的規定和要求制定一些特殊的規章制度和技術處理規程。
2)只有那些按計劃或工作目的需要在實驗室內進行實驗的人員才有權進入實驗室。免疫力降低或免疫缺陷者因有受傳染的危險,不能進入實驗室。實驗室主管負責審核并決定什么人可以進入實驗室或在實驗室內工作。實驗室主管、生物危險控制官員或負責設施保安的人員應監督實驗室人員的進、出。進入前,要告知他們潛在的危險性并進行適當的安全保衛工作,以確保其安全。受權進入的人員要遵循進、出的指示和程序。
3)動物實驗室應針對所有工作人員制定適當的健康保健和醫學監督項目,包括:適當的免疫預防接種,采集血清,建立感染后?:ζ攔籃痛硇袒掛約扒痹諼:υし來朧?。
4)設置自動鎖定的安全門來限制進入實驗室人員。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進、出規則和進、出程序,要在工作時間表上簽字,以表明每個人進出的時間。
5)要收集貯存所有實驗室和其他有危險人員的血清基準樣品。血清樣本要依處理的病原微生物或實驗室的功能而定期收集添加。確定血清監測計劃時,要考慮對有關病原微生物抗體的評定方法。計劃中要規定每種樣品收集間隔期,進行血清樣品的檢測程序,以及試驗的最終結果。并將檢測結果告知受檢人員。
6)在工作區內不允許飲食、吸煙、處理隱形鏡片和使用化妝品。戴隱形鏡片的人在實驗室內還應戴護目鏡或面罩。食品應貯存在工作區外指定的食品儲藏柜內或冰箱內。
7)如實驗室中或動物實驗室內有傳染物或受感染的動物,要在入口門懸掛生物危險警報標志。危險警報標志要標明病原微生物名稱,實驗室主管或其他主管的姓名、電話號碼,并指明進入實驗室需遵循的特殊要求(如需要免疫接種或戴呼吸器)。
8)實驗室主管負責監督在ABSL-4實驗室內進行的實驗工作,所有人員都要精通微生物操作和技術要求規范,精通實驗室設施的特殊技術規范和作業要求。其中包括處理人的病原體和細胞培養的經驗。工作人員須經過實驗室主管或精通微生物安全規范和技術的科學工作者制訂的特定的培訓計劃的培訓。
9)所有操作都要仔細進行,盡量減少產生氣溶膠或濺出污染物。
10)在與傳染有關的工作完成后,特別是當傳染物顯性溢出、濺出或受傳染材料污染時,實驗設備和工作表面應立即進行嚴格的消毒。污染的設備應先消毒,然后再送去修理或維護保養。
11)溢出的傳染物要由專業人員或接受過濃縮傳染物培訓的人員來進行處理、保護和消毒。污染物溢出,并明顯造成傳染材料污染或其他偶發事故發生后,應立即向室主管報告,并對發生的事故提出醫學評價,事故處理方案和適當的治療方法。寫出的報告要妥善保存。
12)所有廢棄物(包括動物組織、尸體、污染的墊料、吃剩下的飼料),其他要處理的物品,應清洗的工作服,要放在雙門高壓滅菌器內消毒(高壓滅菌器安裝在二級隔離圍護結構的外墻上)。消毒后的廢棄物要用燃燒法處理。
13)對受污染的銳利物品,包括針頭、注射器、載物片、吸液管、毛細管和手術刀必須采取高度防范措施。動物室內要限制針頭和注射器或其他銳利儀器的使用,只有缺乏其他替代物才可使用,如腸道外注射、靜脈切開術或從實驗室動物或隔膜瓶中抽取液體。盡可能用塑料器皿代替玻璃器皿。
14)吸取傳染物時只能用針頭鎖定的注射器或一次性注射器(即,針頭與注射器是一個整體)。用過的一次性針頭不得折彎、剪切、破裂、翻新、不能用手從一次性注射器中除掉或處理污染物。處理的污染物要謹慎地放到專門用于處理銳利物品的容器中。非一次性銳利物品必須放在硬壁容器中,運輸到處理區消毒,最好用高壓滅菌器滅菌。
15)必要時應使用能夠再次封包針頭,無針頭系統和其他安全性注射器。
16)不得用手直接觸動或搬運破損的玻璃器皿。必須使用機械手段,如刷子、簸箕、或其他鉗狀工具。裝污染針頭、銳利器具和破損玻璃的容器要按規程先消毒,再處理。
17)從Ⅲ級生物安全柜或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取出的、處于有生命或健存狀態的生物材料時,先要將其轉移到一個防破裂的密封性一次容器中,然后再密閉于防破裂的、密封性二次容器中,再通過化學消毒浸槽、熏蒸室或專門設計的氣閘運出實驗室。
18)實驗室內不允許存放與正在進行的實驗無關的物品(如植物、動物和衣服)。
19)實驗室和動物實驗室工作人員要接受與工作相關的危害評估,防止感染,預防方法和感染評價程序的培訓。工作人員每年應定期學習程序已修改的內容或規則,并接受因程序內容修改所必需的額外培訓。
20)籠具在取出墊料和清洗之前,必須經過高壓滅菌器或其他方法進行滅菌消毒。
21)指派看管感染動物的工作人員最好是兩人。根據危害評估:應在實驗中使用隔離籠具,動物麻醉后作實驗,或其他適當的預防措施,以減少工作人員出現接觸感染的危險性。
(3)特殊操作規范
1)設置必要的監控裝置,控制設施的出入口。如設置24小時監測設備和出入動物實驗室的檢查系統。
2)工作人員只有通過更衣室和淋浴室才能進入和離開實驗室,每次離開實驗室都要淋浴。只有在發生事故時,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才能通過氣鎖進出實驗室。
工作人員要在外更衣室脫下便衣并存放在那里。要給進入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提供和使用全套的實驗室服裝,包括外衣、褲子,內衣,連衣褲工作服、鞋和手套等。當離開實驗室,進入淋浴室之前,工作人員要在內更衣室脫去實驗室工作服。臟衣服在清洗之前要高壓滅菌消毒。
3)在生物安全柜實驗室進行操作的工作人員要在外更衣室脫掉便衣,并把便衣留在該處。進入設施內的所有人員都要穿戴全套實驗室工作服,包括內衣、褲子、內褲、背心或襯衣、連體服、鞋和手套等。離開生物安全柜實驗室后,進入淋浴室前,要在內更衣室脫掉實驗室工作服。弄污的衣物要先高壓消毒,再送去洗滌。
4)在防護服實驗室進行操作的工作人員要通過更衣區和消毒區,進入防護服實驗室。進、出防護服實驗室的內、外更衣室中間通過淋浴室隔開。當離開防護服實驗室時,防護服表面要進行消毒,為此應另設一個化學消毒淋浴室,專用于防護服表面消毒。
5)運進設施內的供應品和材料要通過雙門高壓滅菌器、熏蒸室或氣閘送入。氣閘每次使用之間要消毒。高壓滅菌器、熏蒸室的內、外門要相互聯鎖。外門安全鎖定后,設施中的人員再打開內門取出材料。材料帶入設施后把這些門安全鎖定。
6)要建立報告-監視系統,報告實驗室的事故和暴露情況,工作人員缺勤情況和實驗室相關疾病的醫學監視情況。要有書面記錄。本系統另一重要任務是,對疑似和患有實驗室相關疾病的人員進行檢疫、隔離和醫療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