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一醫院泌尿外科腎和腎上腺亞專業劉晨副主任醫師團隊在雙衛兵教授的指導和支持下,完成了一例后腹腔鏡下左側腎上腺大體積嗜鉻細胞瘤切除后體內粉碎取出術。
57歲女性患者,體檢發現左側腎上腺占位,增強CT提示:最大截面積約7.1cm×5.0cm,術前血尿兒茶酚胺化驗均顯著升高,診斷為左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且合并有多種內科疾病,身體條件較差,下肢有骨折后鋼板植入內固定手術史,術后如長時間臥床極易導致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考慮到患者身體狀況,劉晨副主任醫師團隊決定采取切除瘤體后體內粉碎然后取出的方法減少手術創傷,促進術后康復。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和全科病例討論,并上報醫務處后,為患者進行了后腹腔鏡下左側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用時約2小時30分,術中出血極少,完整切除瘤體后將瘤體置入標本袋內并置入組織粉碎器粉碎后取出體外,取標本切口長約2cm。患者術后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對手術效果極為滿意,自訴傷口處僅輕微疼痛,術后第一日便可下地活動,第二日排氣后進食,目前已康復出院。
腹腔鏡微創手術較傳統開放手術傷口更小、術后恢復速度更快、患者更易接受,然而對于腹腔鏡下大體積實體腫瘤切下后如何取出,一直困擾著外科醫生,以往這種情況的手術需要術者將手術切口延長至與標本大小相近的長度,并在取出過程中不斷調整標本方向才能將標本取出體外,對于取出一些較大體積甚至巨大體積的腫瘤,切口的延長程度甚至與開放手術相當,患者術后要承受更多的疼痛、更長的臥床時間,以及傷口感染、愈合不良等的風險,使微創手術的優勢大打折扣。本例患者在腹腔鏡下瘤體切除后采用標本袋內粉碎取出的方式,既避免了在粉碎過程中瘤體組織破碎擴散在體內種植的風險,又大大減小了手術切口的長度,降低了患者術后的痛苦,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文/劉晨)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