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二醫院兒科黨支部自成立以來,在黨支部書記王曉林教授帶領下,積極響應院黨委“雙帶頭人”要求,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制定了“一二三四”學科建設目標,即以新生兒救治為核心,建設醫護兩支人才隊伍,擬定不斷提高危急重癥、疑難罕見病種、早產兒胎齡體重向小的三大技術方向,搭建產前咨詢會診、產時監護復蘇、住院診治救護、出院隨訪會診四大平臺,實現了全員熟練掌握心肺復蘇、氣管插管、呼吸機使用、腰椎穿刺、臍靜脈置管技術,部分護理人員掌握PICC等關鍵技術,救治患兒體重最低950g、胎齡下探到“28周”的突破。
極早早產兒、極低出生體重兒需要全程精心管理,稍有不慎就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近日,第二醫院新生兒科治愈出院三名28周的小寶寶,均為男嬰。三位小患兒入住新生兒科后,均給予臍靜脈置管、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氣管內補充ps、有創機械通氣、無創機械通氣、靜脈高營養、枸櫞酸咖啡因興奮呼吸中樞、防治感染等系統化綜合化管理。在同質化管理下,每位寶寶又各有獨特的小故事。
寶一,28+5周,1450g,住院58天,自主呼吸弱、父母高齡、母親妊娠合并重度子癇前期、膽汁淤積。2023年3月9日,因其母妊娠合并“重度子癇前期、膽汁淤積”剖宮產分娩,出生后自主呼吸弱,薄膜保暖、氣管插管下轉新生兒科。入院后2小時內補充PS、輕柔操作、3天內停止抗生素使用。寶寶的父母均年近40歲,母親二婚前有一個孩子,這個是二婚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孩子父親詢問病情時那句:“我兒子怎么樣了?”充滿擔憂又飽含希望,目前孩子已出院,回家后體重增長好,規律隨訪。
寶二,28+1周,1250g,住院62天,嚴重早發敗血癥,父母欲放棄。清晰記得2023年3月14日凌晨5點,急促的電話鈴聲在寂靜的新生兒科病房響起,“28周早產已分娩,家長準備放棄,下來看一下”,值班醫師冀璐預計孩子情況很糟,迅速準備搶救,奔向產房,助產師正在給暖臺上一個皮膚絳紅的小男嬰吸氧,第一印象是對這個胎齡來說,孩子反應還不錯。詢問家長:“為啥放棄?”產婦含淚道:“太小了,怕孩子不好,問我老公吧。”經冀璐大夫診療判斷,告知產婦:“孩子現在看著反應還可以,不救有點可惜,如果你有救的想法,我現在需要給孩子氣管插管,盡量不要耽誤孩子。”征得其母同意后,冀璐醫師立即氣管插管、薄膜保暖后包被包裹,找孩子父親談話,“你看一下孩子,活力還不錯,給他個活的希望”“主要我家里還有老大,我們也不富裕,負擔重,擔心孩子有個什么后遺癥。”孩子父親說道。冀璐大夫告訴孩子父親:“現在政策好,報銷下來自己負擔不了太多,錢可以再賺”“我們盡全力救治,你們父母也盡盡心,如果孩子沒事,那你就兒女雙全了”“好吧,我們救”。然而早期的反應不錯可能真是孩子想活下去的表現,轉入新生兒科后就發現孩子呼吸機參數要求極高、白細胞47x109/升,結合其母不明原因早破水提示嚴重早發感染,予以強效抗感染、免疫球蛋白對癥,3次氣管內補充ps等治療,住院62天治愈出院。
寶三,28+3周,1170g,住院60天,有創時間長、疝氣,給予多方會診。2023年4月4日12:53在新生兒科值班醫師趙俊賢陪產下剖宮產分娩,生后極早產兒集束化管理至新生兒科病房,有創通氣時間5天,5月5日晨,護士在采血時發現患兒左側腹股溝區有腫物突出,通知值班醫師明確存在疝氣,次日請醫院普外科會診,指導避免哭鬧、外繃帶固定、定時觀察膚色、專科醫院就診。早期還可以,到了糾正胎齡34周左右,孩子大了,活力越來越好,也有了“求抱抱”的需求,因疝氣的原因,我科醫護經常在暖箱跟前站著拍拍、哄哄、抱抱,給予寶寶足夠的安撫。出院前,為避免孩子赴兒童醫院晉源院區就診的路途奔波,醫護人員特意幫助患兒家庭聯系了院外會診,請山西省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的任紅霞主任進行了院級會診。
新生兒科作為一個成立僅3年余的年輕科室,醫護人員均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這支年輕的隊伍有理想、勇擔當,臨床工作中,既有“如履薄冰”的謹慎,也有“大步向前”的拼勁。新生兒科將繼續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堅持生命至上,保證弱有所扶,助力生育支持政策推進,竭盡全力保障新生兒高質量生存。
(文/冀璐)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