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忻州市暴發復雜嚴峻的新冠疫情。面對日漸洶涌的疫情形勢,我校第一醫院連夜迅速抽調126名隊員組成第一批援忻醫療隊,在副院長范雙民率領下,于11月12日火速趕赴忻州市市級方艙醫院,全力開展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11月22日,在省衛健委的安排部署下,第一醫院再次迅速組建第二批援忻醫療隊95名隊員緊急分別從大同、太原趕赴忻州。
截至12月11日,歷時一個月,第一醫院兩支醫療隊伍積極應對復雜的艙內情況和特殊的患者群體特征,創新開展了工作形式,積極圓滿地完成了工作任務。
創新方艙運行管理,解決關鍵問題
醫療隊在方艙運行的過程中,敏銳地發現方艙工作存在入艙始終大于出艙、床位周轉慢、轉運速度慢、雙陰患者滯留多、各艙出入艙標準不一、速度不一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導致方艙總體床位運行不暢。
針對上述問題,第一醫院醫療隊根據當地轉運患者實際情況,一方面牽頭制定轉運批量出艙患者工作流程,創新提出“擺渡接力”的轉運模式,減輕了艙內外工作人員的負擔,提高了轉運效率;一方面組織醫療隊對出艙標準進行統一,提出以入艙患者初次報陽時間替代入艙時間作為第一日,縮短患者啟動核酸的時間,降低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床位周轉率;同時提出方艙現有雙陰患者應出盡出,開展“集中轉運攻堅行動”。上述意見均被疫情防控指揮部采納。
11月28日,第一醫院醫療隊完成集中轉運出艙患者1010名,一鼓作氣解決了方艙床位不足的運行困境,實現了方艙床等人,而不是人等床,避免了當地政府新建方艙,造成資源浪費。
創新心理疏導模式,緩解學生焦慮情緒
醫療隊一開始負責的3號和4號艙患者多為中學生,18歲以下患者占了92%以上。學生遠離家長,獨自面對疾。只、緊張、焦慮情緒蔓延。面對這一嚴峻情況,醫療隊積極創新思路,引導孩子理性面對、科學應對疫情,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快速梳理出學生患者和家長最為關心的9個問題,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逐一回答,形成方艙群體疏導要點,及時張貼在艙內的各個角落,為大家答疑解惑;其次,在學生群體中尋找班級干部,招募成為學生志愿者,調動其積極性,協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第三,積極組織隊內精神衛生科醫護力量,聯合c7c7.app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對志愿者開展了線下線上相結合、形式多樣的心理支持服務,然后讓志愿者對其小組內同學展開進一步的心理疏導。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醫療隊的溫暖和專業,感受到了良好的團隊氛圍,積極面對疫情和方艙生活。

此外,醫療隊還組織同學們采用手繪圖畫、標語等形式,美化方艙環境,逐步形成特色文創墻,為患者提供舒心環境,讓同學們進一步放松心情,積極面對疾。偈夠頰呔≡繾。
多措并舉,開展健康宣教
為了讓方艙患者全面了解新冠肺炎相關知識,消除顧慮,醫療隊一方面制作了紙質版的健康宣教單在艙內張貼和發放,另一方面將宣教內容制作成二維碼,讓患者通過掃碼了解相應的宣教知識,大大提升了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勤思考敢創新,形成研究成果
方艙醫院是一種全新的醫療救援模式,在我國的新冠抗疫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支援忻州過程中,醫療隊根據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善于思考,敢于創新,積極開展兩個方向的科學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進展。
一是針對診療過程中艙內面積過大、醫護人員相對不足,導致艙內醫護無法全面掌控患者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置患者問題,也為未來野外救援方艙醫療體系探索精細化管理模式,醫療隊積極與太原理工大學、山西傳控科技公司,聯合研發了《一種方艙面向多用戶行為數據的戰平兩用管理方法》。該方案基于電子手環,收集病患行為數據,包括體溫、血氧、心率、睡眠和運動數據等,通過藍牙基站和4G/5G網絡上傳至健康服務平臺進行風險評估,平臺將風險告警信息及時發送至相關用戶,解決隨著防疫難度的提升,方艙的管理難度隨之加大的問題。本方案已經完成前期設計,形成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文案各1項,目前正在進行算法優化和專利申報工作。
二是醫療團隊敏銳抓住方艙批量患者的數據,對此次所在忻州方艙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特點進行了分析,尤其是就本次新型冠狀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在青年學生中的感染特征進行了總結,并根據大型方艙醫院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為接下來方艙醫院或亞定點醫院的規范管理提供了參考依據。
支援忻州抗疫已成過去式,醫療隊將進一步積極總結經驗,靈活應用到疫情防控及日常醫護管理當中,為接下來應對新的疫情防控要求提供更為完善的參考依據。
(文/李陽)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