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中心手術二組團隊通過射頻消融手術為一例急危重癥患者治療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取得成功,達到根治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療效果。
一位73歲的女性患者患有急性重癥胰腺炎、酸堿平衡失衡、電解質紊亂、II型呼吸衰竭,病情危重。在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中心搶救過程中反復出現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血管內科趙志強主任醫師與肝膽胰外科及肝臟移植中心常進軍主任醫師評估患者病情后,決定先行治療心臟情況,在心血管內科電生理手術二組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實施射頻消融術根治患者心律失常疾病。

7月21日,心血管內科成立電生理手術二組,至今共完成了各型心律失常介入手術20例,其中7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成立之初恰巧心內導管室DSA機器有突發狀況,趙志強主任醫師帶領王瑞華主治醫師及團隊成員依靠多年綠色電生理技術經驗的積累,在完全無“射線”條件下,結合目前先進的心腔內超聲(ICE)指導下行房間隔穿刺術,結合三維技術,順利完成1臺陣發性房顫(肺靜脈單圈完成隔離)和3臺室上速(2臺雙徑路和1臺左側旁道)的手術。這些離不開多年對電生理基礎知識、手術技術的不斷學習和對于“零”射線技術的掌握、導管的精準操作和先進設備的熟練應用。
其中一例陣發房顫患者,環肺靜脈隔離后,患者復律未成功,房顫未終止,此時繼續左房線性消融?阻滯二峽、三峽?趙志強主任醫師帶領團隊經過仔細分析,得出房顫起源部位比較罕見,來自上腔靜脈,起搏標測下無膈神經刺激,完成上腔靜脈隔離后,房顫徹底終止,未再復發。
另一例患者超大右心房(60*47mm),房撲20余天,嚴重影響心功能,患者風心病、二尖瓣及主動脈瓣聯合置換術后的患者,三尖瓣峽部依賴型房撲,采用高精密度標測技術明確患者為三尖瓣峽部依賴的逆鐘向房撲,且在心房后壁有疤痕區,于“三峽”進行消融放電,周長逐漸延長,最終房撲終止,起搏冠狀竇和消融導管,均大于120毫秒,說明雙向阻滯,術后反復刺激誘發均無房撲。
心血管內科電生理手術二組將會繼續注重基。勻宋荊歡廈樽甲ㄒ導際跚把,更快更好地發展。
(圖文/王瑞華)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