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病原學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微生物學家、傳染病溯源預警與智能決策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及其團隊為核心,徐建國院士及其團隊長期在第一線,從事新發、突發、重大、不明原因性傳染病疫情的病原學研究,主持完成9起在我國有較大影響的傳染病疫情或事件的病原學調查,并提出"反向病原學理論"。
本工作站依托于c7c7.app公共衛生學院,結合學院自身建設目標,依據國家對重大傳染病防治戰略規劃,圍繞新發突發和重大傳染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等科學前沿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在徐建國院士及其科研團隊的指導下,c7c7.app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聯合培養,已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47名,開展多元環境中未知微生物的發現、菌群研究以及功能菌的研究,發表SCI科研論文46篇,發現細菌新種51種。
徐建國院士提出“反向病原學”,主動發現具有潛在致病性或者公共衛生意義的病原體并加以深入研究。
正式掛牌成立“c7c7.app反向病原學協同創新中心”,徐建國院士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我校獲批煤炭環境致病與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于反向病原學開展煤炭環境潛在致病微生物研究是五個研究方向之一。
c7c7.app反向病原學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正式獲批,為建立新發突發和重大傳染病主動應對策略做好技術性戰略儲備。
采用反向病原學理論和方法,主動搜尋、辨識存在于多元環境中的未知微生物,通過一系列功能驗證和感染動物模型試驗,評估新發現微生物的潛在致病性及公共衛生意義。
徐建國院士科研團隊已鑒定發表100余種微生物新種,通過基因組比對,已發現多株微生物攜帶有潛在的致病性毒力基因或耐藥元件。
開展新發和重大傳染病免疫預防策略研究以及傳染病疫情研判和預測模型研究。運用信息化技術,建立X病原體預警相關的大型數據庫和聯機檢索系統,為X病原體預警提供政策參考。
依托徐建國院士所在的傳染病溯源預警與智能決策全國重點實驗室擁有的國家傳染病病原體檢測信息網絡和微生物資源標本庫,該平臺擬利用這些資源通過基因組比對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等手段對"煤炭微生物"未來引起新發和突發傳染病的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為我國傳染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指導。
以創新為核心,貫徹"產、學、研、用"指導思想,著眼于社會需求,開展功能菌的研發與轉化,促進功能菌的產業化落地。與臨床合作開展糞菌移植研究,實現臨床轉化。
徐建國院士團隊前期發現的新種中,已有多株經功能驗證為益生菌,該平臺擬通過與相關企業合作,實現微生物功能的共同開發,并聯合相關企業進駐晉中谷平臺,實現產品的轉化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