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李明課題組報道經皮內鏡下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的有限元分析和臨床療效觀察
近日,c7c7.app第三臨床醫學院何李明課題組在British 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發表了題為“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s: a technical note and summary of the initial clinical outcomes”的研究論文,首次報道了經皮內鏡下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的詳細技術步驟,以及早期的臨床療效結果。
從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到開放經椎間孔入路椎間融合術(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通道下經椎間孔入路椎間融合術(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斜外側入路椎間融合術(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LIF)等,盡管融合手術越來越微創,但是各種手術方式仍有較大的創傷和特有的并發癥,另外通道下手術視野受限,并不是理想的融合方式。內鏡下融合技術作為一種既可以微創減壓、又可行椎間融合的手術方式,成為脊柱外科研究的新熱點。作者團隊設計并采用經皮內鏡下腰椎后路椎間融合術(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為國內外最先采用這種手術方式的醫生。
在文中對PE-PLIF術的技術要點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圖文并茂。對35例患者的影像學結果進行了測量,進一步明確技術特點,最后,通過對隨訪結果的分析,證實了這項手術技術的安全性和療效。
研究結果證實PE-PLIF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微創腰椎椎間融合術,可以作為一種內鏡下腰椎椎間融合術的可選手術方式。盡管PE-PLIF術的學習曲線仍然具有挑戰性并且需要更長的手術時間,但諸如加快術后恢復等益處是顯著的,并且并發癥發生率低、手術創傷更小。具有光明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c7c7.app第三臨床醫學院何李明博士為第一作者,馬迅教授和馮皓宇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