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內設機構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現有心理學、醫學人文、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公共關系與社會政策、美育、軍事與安全教育、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勞動教育8個教研室,社會工作1個實驗室。有人文醫學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心理學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人文醫學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工作、應用心理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工作1個本科專業,形成了包括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人文醫學專業的本、碩、博多層次人才培養立體結構。
二、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43名,專職教師隊伍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全部實現了碩士化,獲得博士學位教師19人,在讀博士3人。有全國社會工作領軍人才1名,省級教學名師2名,省宣傳文化系統第一批“四個一批”人才2名,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名,多人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教學成果獎、省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省微課等比賽的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學院秉持“明德修仁 崇文善行”的院訓,按照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合一的發展思路,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師,服務于學校,服務于社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基礎課和專業課并駕齊驅,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補充,專業教育與健康人文素質教育有機融合。
三、相關成果
學院在科學研究、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人文醫學、心理學、社會工作方面形成了穩定的學科隊伍和學術研究方向。多人次在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中國社會工作學會等全國性學術組織擔任常務理事、理事或二級學會的主任、副主任等職務。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3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等各類省級課題100余項,出版專著42部,主編和參編省級以上統編或規劃教材90部,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200余篇。各項科研成果分獲山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山西省社科聯“百部(篇)工程”一、二、三等獎,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等獎項。近年來,學院加強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多次主辦、承辦全國、省級范圍的學術會議,鼓勵教師通過外出訪學交流、參加學術會議和專業培訓等方式,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
四、學生培養
學院學生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學生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20余項,省級科研項目30余項,申請實用創新專利1項,參加中國社會工作大學生論壇先后獲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在社會服務方面近三年先后獲得16個國家級獎項,第二、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金獎1項、銀獎2項,“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國家級銅獎1項,“興晉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2項,連續性志愿服務項目“重建災區心靈家園——社會工作在行動”獲得了民政部首批全國優秀志愿服務項目三等獎和中國高校專業志愿服務發展論壇“優秀志愿服務項目”,社會工作協會“關愛農民工子女項目”獲得共青團中央評定的“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項目”,志愿服務項目“‘蒲公英’計劃在行動暨關愛農民工子女”獲選首批中國青年志愿服務示范項目。近年來,學院學生還參加了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和李嘉誠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寧養(臨終關懷)社會工作服務示范項目”、中山大學持續十年的“雙一流學校”項目“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CLDS)”、“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醫科大學生艾滋病預防及反歧視教育”、省民政部“三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支持計劃等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學院乘國家加強社會建設東風,適應學校發展的要求,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服務社會為目標,在新文科建設中有機融合新醫科建設要求,正在傾力打造具有一定優勢和具有鮮明的醫科院校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基地。
學院郵箱:sxmurwxy@126.com
學院電話:0351-3985126
2025年8月
版權所有©:c7c7.app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聯系電話:0351-398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