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工作實習教學的目標
社會工作實習是有目標、有計劃,強調多方面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按自己的興趣及能力,加上實習督導的支持,把所學到的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態度、理論及工作技巧應用出來。在實踐中,經過反思、整合和內化的過程,鍛煉成為實干的、自主的、有情有理的專業社工。
社會工作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實習課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實習給學生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從中要求達成如下目標:
1.理解社會對社會工作者的需求和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及責任,激發實習者對從事社會工作的信心和專業認同感;
2.了解中國社會服務機構和制度的框架及其運作;
3.在實習中,幫助實習者形成社會工作的原則和價值理念,鼓勵實習者對專業自我的塑造,使實習者有機會增強自我了解, 在專業工作職責范圍內發展個人工作風格;
4.鼓勵實習者嘗試將專業理念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檢驗理論與工作模式,發展時間技巧;
5.提高實習者社會工作實務能力,鼓勵其為案主提供有效的專業服務。
二、實習形式和內容
1.同期實習
(1)目標:同期實習,即與課程同步開展的實習活動。以專業必修課的形式開設,著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對社會工作不同領域服務方法的掌握。
(2)安排:在5、6學期,每個學期4周,共8周。安排學生在校級、院級簽約實習基地進行實習教學,由實習指導教師和機構督導共同指導學生進行實習。
(3)內容: 以社會工作實習生的身份參與機構的工作,了解實習機構的運轉情況。在機構中,要求積極探索為案主提供服務的有效途徑,掌握社會工作方法的運用。要求每位同學至少實施個案工作服務一次,每兩位同學至少完成一次小組工作或者大型活動,并寫出詳盡的活動方案。要求按時完成實習計劃書、實習工作日志、各種評估報告等,并參加指導老師的集體督導與個別督導以及實習總結會。
2.醫院見習
(1)目標:通過臨床科室輪轉觀察,使學生了解患者及家屬在醫療場景中的多元需求,從社會工作視角識別服務介入的可行路徑,同時強化專業倫理意識與實務能力,促進理論與實踐融合。
(2)安排:在6學期,共3周。安排學生在學校附近綜合醫院集中實習,由醫院帶教老師和實習指導老師共同指導學生進行實習。
(3)內容:學生通過臨床科室輪轉參與醫院日常診療工作,觀察并記錄患者及家屬在疾病應對、醫患溝通、資源獲取等方面的實際需求,結合社會工作專業視角分析需求痛點,設計個案管理、心理疏導或政策倡導等介入方案,同時通過案例討論和督導反饋反思醫療場景中的倫理困境(如隱私保護、利益沖突),最終形成涵蓋需求評估、介入策略與倫理反思的見習報告,實現理論向實務的能力轉化。
3.畢業實習
(1)目標:使學生系統運用社會工作理論、方法與倫理知識,在真實服務場景中獨立完成需求評估、介入設計及成效評估,提升個案管理、資源整合與跨專業協作能力,同步結合實習經歷完成畢業論文選題、數據收集與實務分析,實現從學生到職業社會工作者的過渡銜接。
(2)安排:在8學期,共16周。學生以自主選擇校外機構進行實習為主,由機構督導和實習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進行實習。
(3)內容:學生在社區服務中心、醫療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實習單位,圍繞兒童保護、老年照護、精神健康等特定領域,開展個案/小組服務、政策倡導或項目管理工作,通過持續督導與反思日志梳理實務經驗,并基于實習中發現的現實問題(如服務對象需求缺口、政策執行障礙)確定畢業論文研究方向,最終形成兼具實踐價值與理論深度的研究成果。
三、實習機構和實習步驟
1.實習機構
(1)兒童、青少年、學校工作領域:各類中小學校、工青婦等。
(2)老年工作領域:老年公寓。
(3)社會工作行政、社會保障領域:社工部、民政、社保等單位。
(4)社區工作領域:各街道社區工作站。
(5)社會服務機構:社會工作機構、心理咨詢機構等。
(6)醫務工作領域:各級醫院相關處室。
(7)企業社會工作領域:國企、外企、私企內的人力資源部門等。
2.實習步驟與安排
(1)實習安排階段:
1)實習說明會,會上明確實習的目的、要求和安排。
2)學生完成實習意愿表,確定實習機構。
3)實習動員大會
4)學生、實習指導老師(學校)、實習督導(機構)三方會談。
(2)實習初期:完成實習計劃書。
(3)實習中期:根據實習計劃書,完成各項任務。
(4)實習后期:
1)完成實習自我評估報告。
2)完成學生對機構督導的評價。
3)匯總指導老師對學生的評估。
4)匯總實習機構對學生實習表現的反饋表。
5)實習指導老師完成對學生的期末評估。
6)學生、指導老師、機構督導總結面談。
實習報告會。
四、實習成績的評定
1.評定標準
學生實習評定考慮專業倫理、實習表現、實習報告、實習分享等方面,以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定。
2.評定方法
總成績比例表
督導成績 |
實習心得發表會成績 |
指導老師 (學校) |
實習督導 (機構) |
發表報告 |
參與討論 |
55% |
15% |
20% |
10% |
督導成績考評辦法:
由實習機構督導及學校督導老師分別評定學生的表現。評估實習表現的指標包括下列各項:
(1)請假次數。
(2)遲到早退情況。
(3)工作態度。
(4)建立人際關系的能力。
(5)運用社會工作方法的能力。
(6)指定工作之執行狀況。
(7)其它。
實習心得發表會成績考評辦法:實習心得發表會成績由學校指導老師評定后給出。
本實習教學大綱旨在通過系統的實踐培養方案,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務能力,深化專業認同,塑造職業素養。引導學生以主動學習的態度投入實習,在實踐中反思,在服務中成長,最終成為兼具人文關懷與專業技能的優秀社會工作者。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