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各種民間社會團體(簡稱社團)尤其是由老年人組成的文藝、體育社團不僅眾多、廣泛而且很活躍。這些社團一般都掛靠或附屬于依法注冊批準的一級或上級社團之下。在我國,任何社團的成立都要合法依法。這是根本前提和原則。從老年社團來講,還有一個大前提大原則,就是家中必須太平無事、基本太平無事或有事也不大,不影響參加活動,這樣才能脫開身放心地投入社團活動。這些老年社團多為文藝娛樂和體育健身性質的,也有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的團體,簡直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比如,在城市小區的居委會,就有什么市民學校、讀報組(學習組)、編織組、太極隊、各種球隊、合唱團、小樂隊、京(評)劇團、舞蹈隊、模特隊等幾個、十幾個不同門類和形式的群眾自發的非營利性的老年團隊。他們一般都能堅持定期開展活動和參加義務表演(比賽),以自娛自樂為主,同時力所能及地為社會服務。也就是大家說的“玩兒出健康、快樂和開心就夠了”,這是正確的。但我想還應加上力爭“玩而出特色、水平和風格”!老年社團的涌現,是我國形勢穩定、社會和諧并日益向好的表現,也是老年人身體健康、生活幸福、鄰里和睦、精神愉悅的表現。另外,國家也在不斷地加大對老年事業和產業的投入,完善法制和政策。這是老年社團得以產生、發展和發揮作用的的重要基礎和支撐。
我本人退休后參加和組織老年社團活動也已多年,我親身感受到了老年社團的正能量作用,但也經歷了社團活動中出現的一些糾紛和事故。比如,個別老年人帶病上陣,多數是頭疼感冒之類;有的老年人突感不適,突發疾。踔鐐蝗壞溝,昏迷不醒;活動過程中、后發生意外情況,造成病重后果住院治療的,甚至有個別老年人因為國事或瑣事發生爭執或口角而犯老病甚至猝死的現象。這種偶然的、突發的現象雖然并不多見,但確實發生過的。這時組織者、管理者一定要慎重行事,妥善解決;對個別不明事理的,處理不好,就容易引發爭議,產生糾紛,甚至對薄公堂、訴諸法律。無奈之下,現在有的社團與會員簽訂“免責協議”,以防萬一,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一)老年社會團體發揮的重要作用
1.穩定作用。我國堅持實行改革開放,正處在攻堅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和各種利益沖突已經凸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后來,他更直接而干脆地說:“發展才是硬道理。”他還說到:“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可見,發展是關鍵,改革是出路,穩定是基礎。一定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老年群體是一個特殊群體,是一個比較穩定的群體。老年人絕大多數比較成熟、老練、穩重,社會地位也相對比較高,經多見廣,比較理智,均有較強的是非辨別能力和行為抑制能力,有的有專長,甚至有絕技,他們這些人及他們身上的豐富的經驗和閱歷,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和力量。
2.活躍作用。老年人退休后,絕大多數融入社會、社區、社團,成為新的社團人,特別是涌現的文藝體育社團,對于繁榮群眾文化,豐富和活躍社區生活,促進和諧社區建設發揮著積極作用。老年人絕大多數肯于刻苦學習和鉆研,學什么都能學成。因為有時間、有精力,認真專注,又有興趣。正像毛澤東主席說過的那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的確,老年人一般都很認真,只要立即行動起來,學什么都來得及。高爾基也說過——學習永遠不晚!因此,老年社團的特點不僅很認真、很規范,而且還很活躍,正處在相對活躍期,大有“生命不息,活動不止”之風!
3.發展作用。老年人組成的各種團體,本身就是一種新生事物,也就是某種意義上的發展。因為過去的十年或二十年前,老年社團很少。如今是呈逐漸增長之勢。老年人退出工作崗位后,退而不休,除極少數還在原來的戰線上繼續發揮著余智余力。更多的老年人進入新的行業和領域,既壯大了隊伍,增加了新鮮血液,又促進了發展。可見,老年團體既是穩定的力量、活躍的力量,更是發展的力量。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的今天,君不見,還有多少“銀齡人”在到處奔波忙碌著!足見,老年人不是包袱、不是累贅、不是負擔,老年人是智囊是寶庫是社會的財富。
(二)組織活動應當遵循的重要原則
1. 自愿原則。或叫自由原則。自愿也是一種自由。自愿者,說白了就是自己愿意、自己情愿、自己樂意的情況下的主動的有意的所作所為。自愿也好、自由也罷,都要以法律規定的范圍為限。人老了,退休了,由單位人變成為社會人、社區人或社團人。不管你在職在位時干什么、做什么、是什么,一旦退休了,過去的也就告一段落而成為歷史。大家都回到了平等的普通人的行列,開始了嶄新的人生。退休后,自己打算干什么、做什么、學什么,都是自覺自愿的。自愿原則成為退休后的第一原則、首要原則。不情愿的、不自覺的、不自愿的事情不會再干了!包括參加各種社團,都是自愿自由的。入會自愿,退會自由。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也就是以自愿為本。
2. 開心原則。或叫快樂原則。我們老年團體特別是文藝體育團體,其成立的目的就是尋求開心、快樂和健康的。我們都說要快樂每一天,這是大家美好的愿望和本意。但要真正做到卻有一定的難度。要開心,就要把心放開、放大、放活。要活好,心別小。殊不知,一個人的快樂不是他擁有的多,而是他計較的少。若是斤斤計較、兩兩計較,能開心嗎?要開心,必有容忍之心、容人之心、包容之心。要開心,就要計較的少、奉獻的多。開心,它是自己尋找和追求的結果和出發點。開心原則也是不爭論、不議論原則,是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不添亂原則。相信自己,也相信別人。要做到這些,必須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真正做到了這些,才能真正開心。若是成天價嘰嘰咯咯、嘀嘀咕咕、蠅營狗茍、婆婆媽媽,互不相讓,各持己見,爭執不下,就很難達到和諧共處、和平共處,更談不上開心了。不合群兒的老年人很少很少,但這類人難免被“邊緣化”而甚至被迫離開這個團體。當然,獨處也是一種人生境界。獨處只要得法,只要善于獨處,也是一樣可以健康養生、快樂度日,安享晚年的。
3. 安全原則。或叫適當原則。老年人的活動千萬要注意安全,提高警惕,加強防范,堅持安全第一。根據老年人的特點,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過猶不及。人生經驗告訴我們,干什么事情都要掌握好度,掌握好尺寸和火候。人生就是這么一個既漫長而又短暫的過程,除了外因,主要依靠我們自己的把握能力、覺悟水平和控制程度。人生和大自然一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定要做到適應和適度,不適應就要遭罪,不適度就要倒霉,到頭來都會出問題的。人到老年亦是如此,老年活動更要如此。一定要從老年人的實際出發,不要不服老、不可倚老賣老,不可過分、過量、過時、過度。服老是一個人清醒和睿智的表現。寧可穩當一點、穩重一點、緩慢一點,力爭做到不急不躁、不氣不餒,平安緩和,方為適當、恰當,恰到好處!
4. 紀律原則。老年活動也是要有紀律的,只不過是要靠自覺遵守、自己掌握罷了。對老年人而言,紀律已不是鐵律、定律,而是軟律、活律、變律、通律,就是要靈活一些、變通一些,并不是板上釘釘,可以靈活掌握。沒有紀律不行,亂哄哄的、一盤散沙不行,各自為政不行,太隨便了不行,太死板了也不行。老年人的情況很復雜,具有不確定、不穩定、易變動、多變化的特性。隨著年齡的增高,老年人今后的不確定性更大,易出變故,易出意外,萬萬不可強求。不是有這樣的格言嗎,“今天晚上脫下的鞋子,明天早晨不一定還穿得上。”天津市民族管弦樂學會雨辰葫蘆絲俱樂部的劉理事長就說過(大意):“今天在座的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們,你們誰敢保證明年沒有事兒、不出問題?”大家鴉雀無聲。天哪,誰能保證呢?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啊!所以,要求老年人的紀律,可以因人而異,可以適當靈活一些。
5. 免責原則。因為老年團體的組織者、管理者都是義務的奉獻的自愿的沒有報酬的。任何一個團體要想正?夠疃,總得需要一兩個、兩三個甚至更多熱心的義務的有一定能力和水平的人出面進行組織、協調和管理。組織者、管理者一定要事先聲明、下安民告示:凡是自愿參加的活動,出現一切問題,均有個人負責。即組織者、管理者沒有責任或免除責任。參與者也應該有這樣的意識:在自愿參加的活動中,參與者的一切損失、損傷、疾病甚至更嚴重的死亡都要自己首先承擔責任。當然,免責和防范是兩回事。免責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防范是必須的必要的必行的。工作要盡量細化、注意細節、過細工作,防患于未然。但是,防范不等于不出問題。尤其是老年人有時又容易出問題。這就是有的社會團體簽訂“免責協議”的初衷——出了問題,參與者自己負責,免除組織者、管理者的責任。這一現象很值得研究。這是一條很實際很重要的程序和原則。
-----轉載新浪樂天派的博客《老年社會團體組織活動應當遵循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