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附屬第二醫院骨科總住院張樺棟醫師團隊成功完成一例左下肢旋轉成形術,標志著我校附屬第二醫院在嚴重骨科肢體毀損傷的急診修復與功能重建領域達到了國內先進行列。
患者不慎在十字路口被右拐掛車剮蹭摔倒,致使左小腿中段被半掛車輪大力碾壓,左脛腓骨完全性、毀滅性缺損,軟組織條件極差,左下肢僅剩不到四分之一的皮膚與身體相連,其余肌肉骨骼難覓其蹤,左膝以下動脈已被閉塞血供消失。不幸中的轉機是患者左踝以下保存完好,踝關節面未見明顯損傷,因嚴重外傷導致左小腿脛腓骨完全性、毀滅性缺損,軟組織條件極差。按照常規診療思路,如此嚴重的損傷,截肢或許是“最穩妥”的選擇。但截肢意味著患者將永久失去左膝以下肢體,未來的假肢適配、步態訓練、心理創傷都是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經過張樺棟團隊嚴謹的術前討論和精密的設計,一個大膽而富有創造性的手術方案被最終確定:左下肢旋轉成形術。
手術臺上,在總住院張樺棟、顯微手外科董建峰、王懷剛醫師的帶領下,手術團隊展現了高超的骨顯微外科技術。精確地分離、保護重要的神經和血管,確保移植肢體的血供;在毫米之間進行骨骼的截除與重塑;將肌肉、肌腱等軟組織進行精確對位縫合,以重建動力系統。麻醉科張林忠主任、賀萱醫師主持麻醉,手術室田小榮護士長,霍元玲、劉萍護師熟練配合歷時六小時,患者股動脈的血液源源不斷地重新滋養左足。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移植的足部血運良好。


張樺棟介紹,這個手術的核心原理是將受損嚴重的左小腿部分及左膝切除,保留功能完好的足部,并將其旋轉180度后,與大腿股骨進行固定融合。這樣一來,原本的踝關節就扮演起了膝關節的角色,就像一次精密的“人體拼裝”。術后,通過專業的康復訓練,患者可以利用這個“新的膝關節”(即原來的踝關節)進行屈伸活動,從而驅動假肢,實現更自然、更有力的行走。這遠比傳統大腿截肢后佩戴的假肢功能更優,能量消耗更少,步態也更接近正常人。
目前,患者已轉入骨科普通病房,情況穩定。康復科團隊將早期介入,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計劃,幫助他早日適應“新的肢體”,重新站立、行走,回歸正常生活。
(圖文/楊佳宇)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