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清晨,朝陽初起,伴隨著手術室器械的“叮叮當當”,產科醫師“手起刀落”,一個36周的小男寶呱呱墜地,但因“早產、感染不除外”,嬰兒出生后隨即轉入我校第二醫院新生兒科。

轉入后,嬰兒出現了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考慮新生兒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王曉林主任帶領的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先后對小患者予以無創、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氣管插管內補充PS、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次日早晨約9點左右,患兒在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下經皮氧飽和度不能維持、左側胸廓飽滿,考慮氣胸可能。緊急胸片提示左側氣胸、縱膈右移,新生兒科醫師給予小患者胸腔穿刺抽氣、呼吸機改高頻模式、患側臥位,呼吸機氧濃度及壓力下調等治療措施。2小時后,小患兒再次出現氧需求上升,急查胸片見大量氣胸,左肺壓縮1/3。新生兒科緊急聯系心臟大血管外科張斌醫師,為其行胸腔閉式引流。置管48小時后,順利拔除閉式引流管;有創呼吸機使用4天后,順利拔除氣管插管;至患兒出生后10天順利離氧;生后13天,這位堅強的小“漢子”隨父母回家。家屬為表示感謝,特意為新生兒科全體醫護和心臟大血管外科張斌醫師送上了錦旗。
專家提示,新生兒大量氣胸進展快、風險大,如不能及時處理,極易危及生命。本次聯合搶救,打開了新生兒科與醫院外科的協作之路,為日后救治更多危重新生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文/王曉林)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