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校第二醫院傳來捷報。在血管外科董紅霖教授、閆盛副主任醫師團隊的緊密協作下,以及來自美國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al Center的Dr.Ross Milner的技術指導下,7月1日和2日,成功完成兩例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TCAR)來治療頸動脈狹窄。這一成果使該團隊成為繼北京、上海部分醫療中心之后,國內率先開展此項新技術的團隊,標志著山西在頸動脈狹窄治療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7月1日接受手術的患者為一名67歲男性,于今年6月22日入院,主訴左側肢體無力1天余,經診斷,患者患有右側頸動脈癥狀性重度狹窄、左側頸動脈無癥狀中度狹窄以及右側側腦室旁急性期腦梗死。手術中,醫生實施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通過經頸動脈逆流血栓保護裝置建立動靜脈分流,順利置入頸動脈支架,手術取得圓滿成功。
7月2日,另一位70歲男性患者接受手術。該患者因彩超發現右側頸動脈狹窄1日入院,查體顯示神志清楚,言語流利,各項神經反射正常,感覺正常。彩超檢查結果顯示,其右側頸動脈狹窄程度達70-90%,主要診斷為右側頸動脈無癥狀性重度狹窄。同樣,醫生采用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為其進行治療,手術過程順利。

Dr.Ross Milner對手術給予高度評價,他表示手術進展十分順利,作為首臺應用能夠在80分鐘內完成實屬不易。從病患收治、手術協作安排,到新術式的溝通學習以及與美國專家的配合,第二醫院血管外科團隊全方位展現出扎實精湛的手術技術與默契高效的團隊協作精神。此次兩例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的成功開展,不僅為頸動脈狹窄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希望,也為國內該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供了寶貴經驗,推動了我國血管外科領域的技術發展與進步。
腦缺血一直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⒉÷矢、風險大、死亡率高,頸動脈狹窄是導致腦缺血的主要誘因之一。傳統治療方式主要為頸動脈剝脫(CEA)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CAS),而國際上先進的經頸動脈血運重建術(TCAR),在平衡斑塊捕獲效率與腦血流灌注需求方面優勢顯著,能有效降低術中斑塊等碎屑脫落引發的并發癥風險,減少栓塞事件發生,相較CEA,TCAR對患者心肺功能要求更低,適用人群更為廣泛。
(圖文/閆盛、高志國)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