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我校第二醫院血管外科董紅霖教授團隊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感染性腹主動脈瘤支架取出術及雙腋-股搭橋術,通過創新性血管重建技術,為面臨多重致命風險的患者重筑"生命線"。

患者為一位64歲的男性,曾接受腹主動脈瘤腔內隔絕術,術后出現高熱、右下肢腫痛及影像學感染征象,被診斷為支架感染合并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生物膜形成,同時面臨血管侵蝕、膿毒血癥及傳統術式高截肢率風險。經多學科研判,董紅霖教授團隊決定采用"感染控制+雙腋-股動脈搭橋"的創新治療方案。
手術歷時近10小時分三階段精準實施:首先通過球囊阻斷技術隔離感染區域,清除支架及壞死組織,術中病理及基因測序明確感染源;隨后采用6mm人工血管構建雙側腋-股動脈旁路,巧妙避開感染灶實現下肢血運重建;圍術期全程強化抗感染管理。術后患者人工血管血流通暢,已恢復自主進食。
據董紅霖介紹,雙腋-股搭橋術通過上肢動脈建立側支循環,避免傳統經腹手術路徑,特別適用于感染性主動脈病變及心肺功能高危患者。此次術中發現支架表面形成典型生物膜感染特征,印證了腸道菌群易位致病機制,為后續診療提供了重要依據。
該案例的成功,標志著我校第二醫院血管外科危急重癥救治能力的突破。團隊將"個體化、精準化、微創化"理念貫穿全程,既徹底清除感染源,又最大限度保留肢體功能,為復雜血管感染患者提供了全新治療范式。我校第二醫院血管外科將持續攻堅血管急危重癥領域,以技術創新守護"人體生命線"。
(圖文/閆盛)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