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楊濱主任團隊成功為一名冠脈搭橋術后橋血管再狹窄的患者實施了激光消蝕輔助橋血管再通術。這一創新性的手術標志著我校第二醫院的冠脈介入技術邁上了新的臺階。

患者是一名70歲的男性,有高血壓病史。2014年因頻發心絞痛在外院接受了冠狀動脈搭橋術。然而,近半月來,他再次出現胸悶癥狀。在當地醫院進行冠脈造影術顯示,其升主動脈至右冠脈的橋血管發生了再狹窄。

入院后,冠脈CT檢查顯示,患者的橋血管存在局部重度狹窄,且血清學指標提示合并有心功能不全,手術風險較大。楊濱團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家屬進行了充分的溝通,進行了充分術前討論和應急預案準備。

在手術中,團隊發現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口部和右冠脈近段均存在閉塞情況,升主動脈-右冠脈橋血管近端狹窄約90%。團隊決定對升主動脈-右冠脈橋血管進行介入治療。他們快速準確地判斷了病變血管的范圍,并選擇了激光消蝕輔助以及合適的球囊和支架進行干預治療。手術后,患者安返病房,未再出現胸悶及氣緊等不適癥狀。
據楊濱介紹,橋血管病變(SVG)在術后1年內出現閉塞的概率高達27%,而術后10年的閉塞率更是達到了50%。急性橋血管失敗的主要原因通常是血流慢相關性血栓并發癥,而晚期橋血管失敗則往往與新生內膜增生和冠脈粥樣硬化斑塊進展有關。由于再次進行冠脈旁路移植術(CABG)風險極大,因此經皮冠脈介入治療(PCI)已成為處理橋血管病變(SVG)的主要手段。
準分子激光冠脈消蝕技術主要通過光化學效應、光熱效應和光機械效應三種原理達到治療效果。它發出高能量脈沖,引起細胞的碳鍵斷裂,釋放的能量使細胞內水溫升高,導致組織汽化并產生壓力。通過組織的迅速膨脹和收縮,可以達到消蝕斑塊物質、改善冠脈血流的效果。這一技術通過消蝕病變血管內斑塊,達到改善冠脈血流的效果,特別適用于處理復雜性日益增加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
(圖文/趙婭敬)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