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國家標準化房顫中心卓越中心、馬長生心律失常團隊山西基地、山西省“136”興醫工程領軍臨床專科、我校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心律失常團隊梁斌教授,應用心腔內超聲ICE完成一例復雜右室調節束室早的射頻消融手術,為患者治愈疾。獬⊥。
一位35歲的女性患者,因“頻發性室性期前收縮(室早)”入院治療。患者動態心電圖提示,室早總數約1.7萬,室早負荷17%(單發、成對、二聯律、三聯律)。根據術前標準十二導聯心電圖,初步預判患者為右室調節束室早。
術前,梁斌教授、宋曉蘇醫生仔細研究病例,考慮該患者室早部位特殊,可能來源于右室調節束,既往文獻也表明,該部位室早罕見,位置特殊,結構復雜,活動度大,導管很難準確到位和穩定貼靠。基于這些特點,梁斌教授表示,普通的射頻消融術對于該病例成功率低、復發率高,所以決定在ICE指導下完成手術,提高成功率、降低復發率,使患者得到最大的獲益。
手術過程中,梁斌教授先于ICE下構建右室關鍵解剖,明確右室前組乳頭肌、調節束,以及二者相連的根部區域。再行激動標測,于調節束根部下方標測到激動最早點。超聲下直視消融導管,放電第一槍室早消失,后于該靶點處鞏固消融。術后給予異丙并觀察30分鐘,再無室早,手術成功、安全下臺。
據梁斌教授介紹,調節束是右心室的腔內結構,從右心室流入道低位前間隔延伸至右心室游離壁前乳頭肌基底部的條索狀肌束,屬于間隔邊緣肌小梁的一部分,為連接三尖瓣環的前乳頭肌提供支撐,它主要用于調節張力,防止右心室過度擴張,因而得名MB。此外,右束支及浦肯野纖維走行其中,將電激動迅速傳導到右心室游離壁,MB斷裂可導致遠端右束支傳導阻滯。調節束可以是室早、單形性室速及特發性室顫的起源部位,室早時盡早進行射頻消融可有效避免室速室顫。
本次手術,雖然過程困難重重,但是結果卻令人欣喜。手術的成功,標志著梁斌教授帶領的心律失常團隊在室性心律失常方面實現了又一次新的突破,對于復雜室性心律失常的診療再上新臺階。
(文/梁斌)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