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三病區收治了一例80多歲的下肢肌無力老年女性患者,利用床上踏步機,輔助被動訓練雙下肢肌肉力量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該患者因肺部感染遷延難愈,多臟器功能衰竭,合并重度營養不良收治入院,骨瘦如柴。施氣管切開,機械通氣治療2月余,現在心肺功能趨于穩定,但由于老奶奶長期患病臥床,四肢肌肉出現嚴重萎縮及無力表現。在重癥醫學科三病區主任張文凱團隊的努力下,主治醫師侯林義、住院醫師張承,協同主管護師,經過病例討論,決定為更好地救治老奶奶,防治其肌肉繼續萎縮,促進其早期力量恢復,積極開展了床上康復訓練,即利用在踏步機輔助下被動進行雙下肢鍛煉。重癥醫護人員每日兩次對老奶奶進行下肢康復,訓練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耐受情況,滴定式調節訓練時長,目前患者身體恢復良好,已開始間斷脫機,胃腸蠕動明顯改善,早期康復取得顯著效果。
據張文凱主任介紹,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三病區是一個配備高端醫療設備、對危重癥患者進行多學科綜合救治的科室,救治了大量危重癥患者。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對于尚處于生命體征相對不穩定的ICU患者來講康復的介入似乎言之過早,但近年來,早期康復的理念漸受重視,重癥康復不僅讓患者“活下來”,更關注讓患者“活得好”,必將成為未來重癥醫學發展的熱門方向。對重癥患者進行早期康復,制定個體化、滴定式的重癥康復計劃,可以有效減輕術后墜積性肺炎的發生;促進胃腸蠕動,減少腹脹情況;促進四肢肌肉力量恢復,預防廢用性肌萎縮;降低重要臟器高危血栓栓塞的風險;維持患者晝夜睡眠節律;避免ICU獲得性譫妄的發生;縮短重癥患者機械通氣時間,ICU住院時間及總住院時間,改善整體功能狀態;提高患者ICU后生存質量,盡早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針對重癥中諸多獲得性肌無力、脊髓截癱等患者,張文凱主任建議開展早期床上重癥康復項目,鍛煉病人四肢肌肉力量,防止肌萎縮,降低因臥床導致的血流減慢引起血栓的發生率,促進患者器官功能改善,提高其ICU后生活質量。重癥醫學科三病區致力于提升重癥患者的急救成功率、秉承加速康復理念,提高康復效果,縮短住院康復時間,加強學科間更緊密的診療協作。
(圖文/侯林義、王曄華)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