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我校第一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南欣榮主任團隊成功完成1例高難度頸動脈體瘤切除。
62歲的梁先生兩年前發現右側頸部一腫塊,一直未行治療。近期在當地醫院CT檢查后診斷為頸動脈體瘤,且屬于體積最大的III型腫瘤,隨后來到我校第一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就診。南欣榮主任介紹到,頸動脈體瘤是一種起源于頸動脈體化學感受器的少見腫瘤,雖多數為良性,少部分可惡變,手術切除是最佳治療方法,但棘手的是此類腫瘤血供極為豐富并且和頸內動靜脈等大血管黏連厲害,手術風險極大,尤其針對III型腫瘤,由于瘤體包繞頸內動脈,術中常常需要進行血管重建。

患者入院后,醫院成立了由口腔頜面外科、神經外科、血管外科、介入科、麻醉科、手術室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反復研究,對手術方案進行多次探討。先由介入科楊敏玲主任醫師團隊對患者實施了頸動脈血管造影術,對腫瘤的血供情況進行詳細掌握;神經外科郭庚主任醫師團隊術前對患者進行了頸內動脈暫時性球囊阻斷試驗,對患者的腦缺血耐受性進行了科學評估。由醫務處牽頭又進行了全院大會診,制定了多套手術方案并對手術流程進行了反復梳理,準備了頸動脈修補—頸動脈人工血管重建—頸動脈覆膜支架置入等該領域最新技術手段。

手術在一體化復合手術室進行,付秀榮護士長安排了王超、霍夏楠、杜洋三位既熟悉口腔手術又了解介入操作的青年骨干配合,由麻醉科呂潔萍主任醫師團隊保駕護航,專門派具有20余年工作經驗的那江副主任醫師全程監護。因腫瘤體積較大,南欣榮主任團隊采用頸部橫切口入路顯露腫瘤,仔細解剖、小心保護舌下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頸內靜脈等重要結構,血管外科王貴明主任醫師團隊做好頸內動脈破裂修補準備,郭庚主任醫師團隊已完善了頸內動脈覆膜支架置入相關準備工作,若萬一出現血管破裂、修補困難等情況,即可立即啟動相關預案。順利的是,經過3個多小時精細解剖,暫時性阻斷頸外動脈近心端供血,在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均沒有破裂的情況下完整切除了腫瘤,手術獲得圓滿成功。
南欣榮主任介紹,此次手術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多學科的鼎力相助,也是口腔頜面外科在處理累及頸部大血管腫瘤方面技術能力的一次驗證,體現出了綜合性三甲醫院在復雜疾病方面的診療能力。

我校第一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始建于1962年,目前是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口腔頜面外科專科聯盟單位、上海九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診治專科聯盟核心單位、上海九院牙頜面畸形診治專科聯盟成員單位、中國唇腭裂診治聯盟(SINOCLEFT)成員單位、山西省醫學重點學科、山西省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委會主委單位,現開設床位33張,年門診量15000余人次,年門診手術3000余人次,年住院手術量1100余臺次,年游離皮瓣手術100余臺,是山西省口腔頜面外科實力最強的單位,臨床實力已達國內先進水平。
圖文/閆星泉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