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醫院五個科室的輪轉經歷,使我在技術精進與人文思考中,逐漸體會出對"醫者"二字的立體認知。
泌尿外科的清晨總帶著消毒水的凜冽。第一次獨立完成導尿術時,手指因緊張而微微發顫,卻在觸到患者溫熱皮膚的瞬間,突然意識到每個操作都承載著個體的尊嚴。帶教老師那句"器械是冰冷的,但手要帶著溫度"成為貫穿整個實習的箴言。在腎內科,面對終末期腎病患者反復詢問"我還能活多久"時,我開始理解"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深意。
兒科病房的哭聲與笑聲交織成獨特的樂章。當給三歲患兒扎針時,他強忍著淚說"阿姨輕一點"的瞬間,突然明白兒科醫生需要同時成為心理治療師。看著孩子們在卡通貼紙和玩具熊的安撫中慢慢克服恐懼,我懂得了醫療從來不是單向的救治,而是雙向的情感共振。骨科急診的夜班則像拆盲盒,從酒醉后骨折的年輕人到獨居跌倒的老人,每個傷口都在訴說不同的生命故事。在協助復位骨折時,老師那句"固定的是骨頭,安撫的是人心"讓我重新審視技術與溫度的平衡。
急診醫學中心凌晨三點的搶救室里總是此起彼伏的監護儀警報,當成功將心臟驟停的患者從死神手中奪回時,監護儀規律的波紋不僅是生命體征的證明,更是團隊協作的完美協奏曲。
這段實習中,最珍貴的收獲不是操作技能的精進,而是對"患者"二字的重新解構。他們不再是病歷本上的編號,而是會為查房時多停留五分鐘而感激的父親,是即使疼痛也努力配合治療的母親,是偷偷在護士站放水果的退休教師。當我在骨科門診看見拄著拐杖復診的老人,特意帶來自家種的葡萄時,突然懂得醫療的終極意義或許就藏在這些微小的信任與溫暖里。
此刻站在實習的節點回望,醫學不再是教科書上的黑白文字,而是有溫度的雙手、有共鳴的眼神、有邊界的關懷。未來的從醫之路或許充滿挑戰,但這段經歷已在我心中埋下種子——以專業為根,以共情為葉,在生命的原野上,種出溫暖的春天。
(文/徐智苑)
Copyright 2016 sx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晉ICP備05000478號
總訪問量: 今日訪問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