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c7.app研究生學院
〔2023〕13號
c7c7.app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
(高等教育研究生)申報工作的通知
各有關院系:
根據《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評審工作安排》,我校現組織開展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報范圍
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從事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博士或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學及管理工作人員,符合相關申報要求的均可申報。內容主要包括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深化評價機制改革、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科教融合、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加強課程建設、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強化培養過程管理等方面。
二、申報方式及名額分配
(一)申報方式。由成果第一完成人向所在單位提出申請,經所在單位審核、評審并經公示無異議后向省教育廳擇優推薦,保證質量、寧缺毋濫。教學成果由兩個以上單位或個人共同完成的,可聯合申請。
(二)名額分配。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實行限額申報,我校申報名額為8項(見附件1)。
三、省教育廳時間安排
(一)網上系統填報截止時間:2023年8月30日。
(二)紙質材料報送截止時間:2023年8月31日。
四、申報要求
申報本屆省級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原則上從校級教學成果獎中擇優推薦。
(二)成果應依托已被省級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立項資助支持的項目,特別突出的校級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立項項目等也可申報,但須所在單位以正式公文形式就所報成果的突出成效進行專門說明。所依托的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立項項目須已經結題驗收,并提供結題證明材料。
(三)成果必須經過不少于2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檢驗。實踐檢驗的起始時間,應從正式實施(包括正式試行)教育教學方案的時間開始計算,不含研討、論證及制定方案的時間。
(四)成果第一完成人應直接參加成果的方案設計、論證、研究和實施全過程,并作出主要貢獻。成果第一完成單位應為成果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并在成果的方案設計、論證、研究和實踐的全過程中作出主要貢獻。
(五)已獲得過高等教育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獎的成果,在內容基本相同或沒有特別創新的情況下不得重復申報。
(六)每項成果的完成人原則上不得超過10人,涉及多單位的綜合改革成果可適當放寬1-2人。
五、成果推薦
(一)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工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接受社會監督,并堅持以下推薦原則。
1.堅持立德樹人。把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貫穿研究生教育全過程,以研究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中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作用。
2.堅持服務需求。服務國家、全省重大戰略需求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服務黨和國家以及我省重大決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探索前沿科學問題和解決重大社會現實問題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
3.堅持質量導向。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有利于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有利于推動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4.堅持追求卓越。在培養機制上有重大改革,在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培養模式上有重大創新,取得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有利于全面提升知識創新和實踐創新能力。
5.堅持一線規則。優先獎勵長期從事研究生教育教學及管理的一線教師、研究生導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激勵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創新。
(二)如推薦現任校領導(以申報時間為準)主持的成果,其數量不得超過所在推薦單位成果總數的20%。
六、系統填報及材料報送
各單位須嚴格按照分配指標數(我校共8個名額,須經審核、評審、公示等環節)通過網上系統填報和紙質電子材料報送兩種方式進行申報,不接受超項申報。
(一)網上系統填報
經學校審核、評審、公示無異議后,擬推薦人(僅限8人)須于2023年8月25日前,登錄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系統(http://psxt.sxsjyggfw.cn/)進行網上填報。《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申報書》通過系統填寫生成,申報書樣表及填報說明可在系統中查看。每項成果均應填寫申報書,提交成果報告和相關佐證材料。
推薦單位管理員賬號由省教育廳分配,請各推薦單位接到通知后聯系省教育廳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處獲。桓饗畛曬鄙甌ㄕ撕牛ń魷弈饌萍8人,另行安排)由推薦單位分配,請成果完成人聯系所在單位管理部門獲取。
(二)紙質電子材料報送
請各有關院系于2023年8月9日前,將本單位擇優推薦的省級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的全部申報材料報送至迎澤校區研究生學院綜合辦公室(3),逾期不予受理。材料包括:
1.紙質材料。包括《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推薦成果匯總表》(附件3)、結題證明材料、《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申報書》(附件2,裝訂成冊)、成果報告及其他佐證材料(成果報告不超過5000字,其他佐證材料含有關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的實施方案、研究報告、課件、軟件、論文、實踐效果的證明、獲獎情況等以及其他與成果有關的支撐材料,裝訂成冊)。以上全部紙質材料一式五份報送。
2.電子材料。全部紙質材料的PDF格式(匯總表需一并提交Excel格式);成果如為教材(包括電子教材)、著作等出版物的(從正式出版的時間開始計算,截止時間為2023年3月)須提交樣書1份及電子文檔,電子文檔包括教材、著作封面、出版信息頁、目錄及精選內容等;成果中如含視頻材料的,視頻時長控制在10分鐘以內,畫面清晰、圖像穩定,聲音與畫面同步且無雜音(分辨率:1920*1080 25P或以上;編碼為:H.264,H.264/AVC High Profile Level 4.2或以上;封裝格式為:MP4;碼流為:不小于5Mbps)。以上全部電子材料應合并制成CD-R光盤一張(650M/720M)。
3.紙質材料、電子材料應與網上申報材料一致,由材料不一致所造成的后果由申報人自行承擔。申報材料將不再返還,請自行留底。
七、聯系方式
研究生學院聯系人:閻沖,薄曉明。
聯系電話:0351-4135121。
電子郵箱:sxmuyjs@163.com。
附件:1.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推薦名額分配表
2.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申報書
3.2023年山西省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研究生)推薦成果匯總表
c7c7.app研究生學院
2023年7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