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R1可能是ESCC潛在的預后預測標志物
食管癌是我國第六大腫瘤,也是癌癥致死的第四位原因。食管鱗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是我國食管癌的主要病理類型,缺乏特異性診斷及治療的標志物,預后差。因此,深入研究食管鱗癌的致病機理、篩選特異性標記物、尋找新的治療靶點對攻克食管鱗癌尤為重要。
DBR1是中國食管癌高發區的食管鱗癌組織標本組學測序發現的一個新的ESCC相關基因。RNA代謝是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關鍵環節。其中,DBR1是RNA代謝中內含子轉換的限速酶,但對其在腫瘤中的作用和機制尚知之甚少。而DBR1在ESCC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與腫瘤患者臨床病理因素及預后相關性尚無研究。
該研究利用組織芯片技術,通過免疫組化檢測112例ESCC芯片中DBR1的蛋白表達水平,分析DBR1與ESCC患者臨床病理因素及預后的相關性,探索其在ESCC發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DBR1表達與ESCC患者腫瘤發生部位、T分期、淋巴結轉移、N分期相關;DBR1低表達的ESCC患者臨床預后顯著差于DBR1高表達的ESCC患者;DBR1是ESCC患者的獨立預后保護因素。提示異常的RNA代謝在ESCC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DBR1可能是ESCC潛在的預后預測標志物。進一步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有望揭示鱗狀上皮來源腫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有可能為ESCC的科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為認識RNA代謝相關基因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和機制提供線索。
該研究的最終成果以“The role of DBR1 as a candidate prognosis biomarker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為題發表于Technology in Cancer Research & Treatment雜志。論文通訊作者為成曉龍教授和郗彥鳳教授,第一作者為課題組博士研究生徐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