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c7.app組織開展以“青春護航 健康同行”為主題的2025年“5 ?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20余場。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35)》、山西省教育廳《關于開展第2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活動的通知》等文件要求,c7c7.app高度重視、及早謀劃、全面動員、系統落實,4月—6月積極開展了以“青春護航 健康同行”為主題的2025年第22屆心理健康月,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20余。行У靨嶸斯憒笫ι凹頁さ男睦斫】鄧匱脛端,進一步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長。
一、堅持高位統籌,強化系統推進
c7c7.app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統籌和指導,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4月28日,學校召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會議暨第22屆心理健康月啟動會,會上全校各職能部門和學院(系、部)匯報了一年來落實《c7c7.app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情況,深入剖析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廓清未來工作的整體布局和努力方向,從工作體制、領導機制、教育路徑、就醫通道等方面形成全校心理育人一盤棋的新局面。下發了《關于舉辦第二十二屆心理健康月的通知》,要求校院兩級進一步聚焦主題,營造氛圍,扎實開展,注重實效。

二、堅持“五育并舉”,激發全員動能
本屆心理健康月充分激發了各部門各院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結合自身實際,積極謀劃、精心組織,推出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一院一品”特色活動,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營造了良好的心理育人氛圍。
1.以德育心,培德鑄魂。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工作通知,在當前開設的心理健康選修課,心理二級站建設、心理為主題的輔導員工作室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組織各學院開展主題心理班會、畢業生心理輔導、心理志愿者活動,豐富學生心理健康知識。選派教師參加山西省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素質能力大賽,獲得一等獎兩項。
2.以智慧心,啟智提能。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展、“大學生婚戀觀塑造”心理知識講座、“心理危機 預?愈?”全員育人心理知識培訓、“聊聊壓力這件事”專題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以沙為橋,以心育人”團體沙盤專項培訓、“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健康成長”教師專題培訓、大學生情緒管理與健康成長團體心理輔導、“家庭賦能:從管理者到支持者”家長課堂等,強化心理健康知識普及。





3.以體強心,強體健魄。開展了“研途有你 心暖相伴”心理健康主題素質拓展活動、“心靈相約,健康同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心理趣味運動會,讓學生們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享受樂趣、健全人格。


4.以美潤心,潤魂尚美。開展了心理情景劇大賽、心理觀影會、“巧手愈心,藝啟成長”心理藝術團體活動、“音為有你,心向陽光”心理音樂節等活動,通過美育熏陶,增強了情緒管理能力,溫潤學生心靈,提升情感體驗。



5. 以勞健心,礪志樂行。開展關愛心靈,綻放芳華 ” 心理減壓活動、“繪心之旅”療愈減壓體驗活動,用勞動教育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形式,豐富大學生的勞動情感,培養耐心、磨練意志。

三、持續賦能提質,夯實育人根基
(一)以評促建,強化輔導效能根基。為強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基層心理工作規范化、專業化運行。根據《c7c7.app關于開展2025年度二級心理輔導站考核的通知》要求,心理健康月期間,面向新增的6家二級心理輔導站在體制機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活動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建設、示范效應等方面開展考核,以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質量提升,優化資源配置,構建“校-院/系”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網絡。

(二)提質增效,著力提升專業素養。,面向專兼職心理咨詢師及一線輔導員,持續開展“心理咨詢案例督導”等多樣化心理專業素養提升項目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提質增效。邀請山西大學范紅霞教授開展心理咨詢督導,為心理咨詢師和一線隊伍提供全面、系統的培訓,提升隊伍心理專業素養和職業勝任力。

(三)深挖潛力,加速服務模式拓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注重方式方法創新,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滿足不同學生群體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不斷拓展創新業務,開設沙盤心理咨詢。促進師生以非言語形式呈現內心世界,深度自我探索,高效緩解心理壓力與沖突,促進情緒釋放與心理成長,助力師生實現心靈療愈與自我超越。

四、結語
本屆心理健康月活動,充分利用了學校的專業資源和各單位的特色資源,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全方位覆蓋全校師生,堅持“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構建“全員育心”的校園文化生態。未來,我校將繼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以提質增效為目標,聚焦重點環節,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蓋、監測預警早發現、咨詢服務重實效、干預處置保底線,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心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