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馮艷林
籍貫:山西省呂梁市
出生年月:1990.02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外語水平:CET-6
現工作地址:c7c7.app
教育背景
山西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 化學專業 理學學士 2010.09-2014.07
? 主修化學專業,有良好的化學理論,能熟練掌握基本的有機實驗和無機實驗加工工藝,具備實踐操作能力。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無機化學專業 理學博士 2014.08-2019.11
? 研究方向為納米材料的毒性生物效應,安全性設計,及生物醫學應用。主要從事納米材料的合成制備,研究其生物效應,及其在光治療癌癥或組織修復方面的應用。
科研經歷及社會實踐
納米材料的毒性生物效應及安全性設計
? 隨著納米材料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納米材料生產、運輸和使用中的泄露將有可能使得納米材料通過呼吸系統、透皮吸收或吞食等途徑進入人體。為了降低納米材料的生物威脅,實現納米材料的安全性設計有利于納米材料的安全使用,推動納米科技向前發展,避免人類在納米科技發展道路上再一次走上先前工業發展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 納米材料的應用一般要求其具有較高活性,然而較高的活性常常伴隨著較高的生物毒性。Cu2O多面體被廣泛的應用于鋰離子電池,污水處理,農作物殺菌劑等,我們合成了具有不同形貌的多面體Cu2O納米粒子,研究了其晶面特異性生物效應。研究發現短時間暴露后立方體納米顆粒對生物體系毒性最強,因為{100}晶面的高活性產生的更多活性氧物種,而長時間后則毒性趨于一致,因為Cu粒子解離破壞了晶面差異。
? Ag納米粒子的等離子體性質在所有金屬中最強,但是其生物應用卻很少,因為Ag納米粒子不穩定,易被氧化,進而解離出對生物體系有毒的Ag離子。我們基于電子補償效應精細調節Au@Ag核殼納米結構,獲得Ag離子解離能力低、等離子共振特性強的銀基納米材料,拓寬其生物應用領域。Au@Ag核殼結構中存在電子補償效應,電子可以從Au核流向Ag殼,使得Ag殼富含電子,不容易被氧化,形成生物安全性高且保持優良等離子共振性能的Au@Ag核殼納米粒子用于細胞拉曼成像和體內拉曼生物傳感。
納米材料的癌癥光療效果研究
? 立足于目前醫學難題,將納米材料的物理化學性質與生物醫學應用相結合,從納米粒子的組成,結構上開始篩?。票賦鲇星熬暗哪擅琢W?。從生物的角度上指導材料的合成,最后又回歸到醫學應用,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 在了解納米材料與生物體之間作用機理的基礎上,對納米材料進行安全性設計,最終目的是能夠設計出生物兼容性好、功能性多樣的納米粒子用于疾病的診斷、治療及康復。光療,主要包括光熱療法和光動力療法,近年來已經在實體瘤的治療中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且已經得到了臨床驗證。
? 首次進行了金納米棒,納米殼和納米籠基于同等入射能量條件下的光熱和光動力學性能研究。利用體外和體內光療效果論證相同的入射能量對Au納米結構的光熱和光動力性能的貢獻,篩選出具有高效的能量利用能力且具有光療潛力的納米粒子。
? 設計了一種光化療體系,在Au納米籠表面分別包覆pH響應和近紅外光響應的智能聚合物層,分別載入具有協同效應的厄洛替尼和鹽酸阿霉素藥物。論證酸性腫瘤微環境和NIR光照射選擇性地釋放厄洛替尼和鹽酸阿霉素。同時,控制兩種藥物釋放的時間間隔,研究其體外和體內光化療效果。在時間和空間上精確控制藥物釋放的順序及兩種藥物之間的時間間隔,并與光熱治療聯合使用,實現化學光療法的最優化。
納米材料對促進傷口愈合進程研究
? 皮膚創傷已經成為公共健康和經濟的主要威脅。這就要求深入了解其潛在的生物學機制,并進行大量研究,以開發改進的治療方法。一系列研究表明,傷口愈合是一個復雜的生物過程,包括止血、炎癥、增殖和重塑等多個階段。
? 設計了金鈀海膽狀異質結構用于程序性的促進傷口愈合的各個階段。通過調節其組成和表面化學,該納米粒子顯示出很好的納米橋效應,可以粘附皮膚并密封傷口;在白光照射下可以產生豐富的氧自由基來抑制細菌生長;其海膽狀形貌可以促進巨噬細胞極化為M2表型,分泌IL-10和TGF-β釋放,用于成骨,血管生成和骨整合。論證該納米材料可以控制傷口愈合過程的各個階段,進而程序化地促進傷口愈合。
與企業合作解決生產工藝中的合成問題
? 協助長春技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解決生物芯片微陣列的制備問題。該芯片需要將DNA一端嵌入一個微陣列中來檢測染色體插入、重復和缺失等DNA結構變異。該微陣列中含有一種水凝膠連接物,需要將DNA的一端連接到一種水凝膠上,進而制備成微陣列。該連接物一直需要進口,由于美國關稅的提高,成本太高,所以協助該公司制備一種新的水凝膠來制備微陣列,有效滿足了該企業的技術需求,實現了產學對接。
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
1.Feng, Y.; Zhang, H.; Safety-by-design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based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ir energy edges, Small(accepted,IF=11.459)
2.Feng, Y.;Wang, L.; Chen, C.; Zhang, H., Electron Compensation Effect Suppressed Silver Ion Release and Contributed Safety of Au@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Nano Letters2019, 19, 4478-4489.(IF=12.279)
3.Feng, Y.; Li, X.; Zhang, H., Time-staggered delivery of erlotinib and doxorubicin by gold nanocages with two smart polymers for reprogrammable release and synergistic with photothermal therapy.Biomaterials2019,217, 119327.(IF=10.273)
4.Feng, Y.; Li, X.; Zhang, H., Differential photothermal and photodynamic performance behaviors of gold nanorods, nanoshells and nanocages under identical energy conditions.Biomaterials science2019, 7, 1448-1462. (IF=5.251)
5.Feng, Y.; Zhang, H.; Li, X., Understanding the Property-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Polyhedral Cuprous Oxide Nanocrystals in Terms of Reactive Crystallographic Facets.Toxicological Sciences2017, 156, 480-491. (IF=3.564)
6. Liu, X.;Feng, Y.(共同一作); Zhang, H.; Shi, H., MAPK-Targeted Drug Delivered by a pH-Sensitive MSNP Nanocarrier Synergizes with PD-1 Blockade in Melanoma without T-Cell Suppress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19, 29, 1806916. (IF=15.621)
主持或參加過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2007063,冠狀金-鈀納米異質結在聯合光免疫治療與PD-L1抑制劑在三陰性乳腺癌治療中的應用研究,2021/01-2023/12,主持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1777152,大氣顆粒物的物理化學屬性與其在細胞和動物水平引發的急慢性損傷之間的關系研究,2018/01-2021/12,參加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21703232,設計制備診療一體化Bi2S3劑異質結構納米材料用于腫瘤的CT 成像和光動力學及光熱治療,2018/01-2020/12,參加
4.吉林省優秀青年基金,20180520145JH,設計制備具有活躍電子傳遞能力的硫化鉍-鋅原卟啉納米復合物材料用于CT成像指導下的癌癥光動力光熱治療,2018/01-2019/12,參加
5.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20160101304JC,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基于物理化學屬性的安全性設計研究,2016/01-2018/12,已結題,參加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1573216,金屬氧化物納米材料基于能帶屬性調節下的安全性設計,2016/01-2019/12,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