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7c7.app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薛金梅教授團隊的重要研究成果,以綜述形式發表于國際權威免疫學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中科院二區,影響因子5.9)。該研究系統破譯了過敏性鼻炎發病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為疾病的精準防治與新型靶向治療開發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標志著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這篇題為“Research advances on epigenetic modifications in dendritic cells in allergic rhinitis”(《樹突狀細胞表觀遺傳修飾在過敏性鼻炎中的研究進展》)(文章見下面鏈接)的綜述,由薛金梅教授指導,2023級碩士研究生段思妤執筆完成。研究聚焦過敏性鼻炎(AR)免疫失衡的核心機制,重點解析了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非編碼RNA三類表觀遺傳機制在樹突狀細胞(DCs)中的調控作用。
作為連接先天性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 “關鍵橋梁”,樹突狀細胞在過敏性鼻炎的發病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薛金梅教授團隊通過系統梳理國際前沿研究發現,DNA甲基化可通過動態調控基因啟動子區域,影響樹突狀細胞的遷移、成熟及T細胞極化,同時與過敏性鼻炎的跨代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組蛋白修飾則通過改變染色質結構,重新編程炎癥相關基因的表達網絡,進而調控免疫耐受與免疫激活的平衡;非編碼RNA則通過轉錄后調控機制,影響樹突狀細胞的發育軌跡、激活閾值及信號通路,最終主導Th1/Th2免疫平衡的偏移——這三類機制共同構成了過敏性鼻炎發病的“表觀遺傳密碼”。
綜述進一步揭示了表觀遺傳機制的雙重核心作用:既是“環境-基因橋梁”,能夠將外界環境刺激(如過敏原暴露、環境污染物等)轉化為基因表達的調控信號;又是“跨代遺傳載體”,可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將過敏易感性傳遞給后代。此外,研究還深入探討了針對不同表觀遺傳靶點的潛在治療策略,分析了臨床轉化過程中面臨的技術瓶頸與解決方案,為推動過敏性鼻炎治療模式從“單純癥狀控制”向“根本性免疫重塑”轉變提供了全新研究視角。
“這項系統性綜述不僅深化了學界對過敏性鼻炎發病機制的認知,更明確了表觀遺傳調控作為新型治療靶點的應用前景。”薛金梅教授表示,團隊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轉化醫學研究,推動相關成果落地臨床,為廣大過敏性鼻炎患者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治療方案。
據了解,過敏性鼻炎是全球高發的過敏性疾。夜疾÷室汛10%-24%,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薛金梅教授團隊長期深耕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此次成果的發表,不僅彰顯了山醫大二院在該學科領域的科研實力,也為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精準醫療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附:鏈接網址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1246337/
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1136987/
通訊作者

薛金梅,c7c7.app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教研室主任。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博士后導師。
主要研究方向為氣道過敏性疾病的免疫發病機制,尤其聚焦于免疫調節細胞的表觀遺傳調控前沿。團隊不僅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探索表觀遺傳的異質性,最新研究更精準鎖定了DNA甲基化核心酶DNMT1,系統揭示了其驅動樹突狀細胞免疫失衡的完整通路(文章見上文鏈接)。該成果于2025年10月在國際TOP期刊《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IF=8.90)發表。相關研究在2025年5月9日至11日于長沙市召開的第十一屆中國醫師協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師年會作大會發言,在2025年9月25日至27日于南京市召開的中華醫學會2025年變態反應學術會議中作專題講座。為氣道過敏性疾病的精準靶向治療開辟了全新的表觀遺傳干預路徑。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及省級重點課題30余項,在SCI及北大核心雜志發表系列論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世界過敏權威雜志《Allergy》《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Science》發表研究成果,并以主要參與者在《Nature Medicine》《JAMA》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參與撰寫《慢性鼻竇炎》英文專著及英文版《中國慢性鼻竇炎臨床指南》《氣傳致敏花粉監測專家共識》等指南/共識10余部。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山西省高校進步一等獎2項。
第一作者

段思妤,c7c7.app第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23級碩士研究生,多次獲校級優秀學業獎學金,近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科技核心論文1篇,會議論文多篇,在中華醫學會2024年變態反應學學術會議上就“間充質干細胞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研究”作大會發言。
內容來源:c7c7.app第二醫院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