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青年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和希望,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高校講好思政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文化觀和民族觀的筑基工程。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認同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在理論上讓大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其核心要義。當前,要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堅定對偉大祖國的認同,要從愛國主義教育中強化國家主權意識和國土安全意識,使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歷史,深入了解各民族交錯雜居、頻繁互動的歷史脈絡,從而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還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提升文化自覺意識,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進而實現文化傳承。各民族曾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地區創造了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經過幾千年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創造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通之處,又獨具特色。要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切實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了解其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真正做到自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此同時,要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強大精神支撐。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認同
情感認同建立在一定的理論認知基礎上,只有實現情感上的認同,才能進一步鞏固理論認知基礎。要激發情感共振。高校應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拉近各民族學生的空間距離,促進彼此之間的互動,增加彼此之間的交往,增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在加強各民族學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的基礎上,努力營造各民族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要樹立“大歷史觀”。“大歷史觀”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向新時代中國乃至全世界展現了一種全新的歷史意識、歷史思維和歷史智慧。高校要教育引導各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除了要向學生講授基本史實、必要理論知識之外,還需要使用大量具體生動的事例、人物故事等素材作為支撐,提高教育效果。
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高校要理直氣壯地鞏固和強化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同,深化對“五個認同”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宣傳闡釋,助力當代大學生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要營造安全穩定的意識形態環境。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我們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意識形態滲透具有隱秘性、潛在性的特征,高校要重視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設。要通過校園網、新聞報紙等積極宣傳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大學生的防范意識,共同打造風清氣正的意識形態安全環境。
要用好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創新宣傳載體。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充分利用好網絡這個載體是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路徑。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僅需要依托傳統課堂,更要創新民族團結宣傳載體,利用網絡開展教育活動,結合線上線下兩個平臺,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主題貫穿其中。媒體融合是發展趨勢,在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也應該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融媒體發展過程中充分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要廣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切實增強“鑄牢”培育實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種觀念性的存在,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涵養培育。因此,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經過教育實踐。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要明確培育的核心內容,加強“五個認同”教育、加強關鍵環節,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創新培育載體,統籌線上線下兩大陣地,不斷加強宣傳教育,筑牢思想防線,切實增強“鑄牢”培育實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內涵豐富、實踐意義深遠。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認同是基礎,情感認同是關鍵,實踐認同是歸宿。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從加強民族團結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高度著眼,進一步將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最終形成“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構筑中國夢”的良好氛圍,共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作者:西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史強。本文系2023年云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課題“古代云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進程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階段性成果。)
來源:山西日報
摘自:中共山西省委統一戰線工作部 時間:202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