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鋒,男,c7c7.app臨床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于2017年12月進入我校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生物效應,特別是在腫瘤成像和治療領域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
進站以后,杜江鋒結合專業優勢,在合作導師張輝教授的指導下,確定了《基于三元無機納米材料聯合放療和近紅外第二窗口熱療實現對肝癌的增敏殺傷并抑制腫瘤轉移》研究課題。積極探索肝癌的治療新策略,設計了一種基于近紅外第二窗口的三元無機納米材料——硒鉍銅放療增敏劑,揭示了一種基于納米材料自身的放療增敏新機制。該研究通過開發新型納米放療增敏劑,發現放療聯合近紅外第二窗口激光的熱療不僅可以有效殺死肝癌細胞,還可以有效抑制肝癌的轉移,研究成果最終發表在一區雜志Nanoscale上(IF=7.233)。研究發現在弱酸的腫瘤微環境中,PVP-Cu3BiSe3表面的銅離子能夠催化類Fenton反應和Haber-Weiss反應的發生,通過持續不斷的產生高氧化活性的羥基自由基,進一步增強對肝癌細胞的殺傷力。該納米材料還具有作為CT和光聲成像對比劑的功能,利用多模態成像的手段,可以實現對腫瘤的精準定位,減少放射線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對基于該類型的三元無機納米放療增敏劑,聯合放療和熱療在肝癌治療技術的開發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具有良好的醫學轉化應用前景。杜江鋒還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輻射防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緊密合作,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利的推動了放射治療在惡性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前景。

杜江鋒在站期間,先后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山西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青年面上項目、山西省優秀博士科研啟動基金資助、c7c7.app博士啟動資金A類資助,在2018年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年會上做主題發言,以第一作者發表的SCI論文被引超過700次,累計影響因子為49.767,1篇論文入選ESI高引頻論文,并在我校2018年12月的職稱評審中破格晉升為教授。
c7c7.app博士后管理辦公室
201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