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庚子年初,疫情肆虐,抗疫值此步履維艱之際。然數萬萬中國人民,肩負重擔、無懼質疑、無畏磨難、逆風向前,但為搏那萬家燈火之延續、薪火相傳之誓言、救死扶傷之信仰、團結奉獻之精神。雖平凡如斯,仍愿以己綿薄之力,繡時代之華章!
基礎醫學院2021級 康曦瑤
庚子新春至今,疫情已在不知不覺中席卷神州三載。從最開始的猝不及防、人心惶惶,到現在的時而反復、理智應對,青年一代見證了危難時刻的中國力量,體會到了人民至上的抗疫精神,青春在疫情中感動,也在疫情中成長。
《淮南子·主訓術》中說:“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是啊,這一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是我們所有人的戰爭。面對不斷反復的疫情,在學校的統一領導下,全校動員,全校參與。各個輔導員精細管理,撫慰學生們封校的壓抑情緒;廣大教師線上授課,耐心地排疑解難;莘莘學子密切配合,積極參與志愿活動;后勤工作人員晝夜值守,保障充足的物資供應。顧全大局,自覺防護,沒有人是旁觀者,所有人都在不遺余力地積極抗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崗位分工。國有難,操戈披甲;民有危,眾士爭先。各奮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懷精衛之心,不難填海!
微博熱議“我的青春才幾年,疫情占了三年”,但其實仔細想想,我們的青春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有了很多充滿意義的人和事。我的青春,看到了醫護人員的逆行而上、大義凜然;目睹了危難面前國人的團結一致,一方有難,八方馳援;更見親身體會到了在統一領導下,學校的有條不紊;有了前所未有的強烈而濃厚的家國情懷……這些都是我獨一無二的青春。沒有人可以定義什么才是真正的“青春”。他們說我們所失去的,是他們認為的青春。疫情肆虐,身為新青年一代的我們奉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盡管不能出校,但我們仍然積極運動,載歌載舞;盡管不能和朋友見面,但我們仍借著微信視頻一起熬夜,互相閑談。在社區協助登記確認已返人員,在學校主動梳理做核酸檢測的同學,螢螢之光,也必增日月之輝。這就是我的青春。不必為了別人口中的青春而焦慮,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快樂相隨,這才是我們的青春。
魯迅先生在《華蓋集續編·學界三魂》中寫道:“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的確如此。我想,這民族魂寄之何物,又寓之何人?我想其中的一部分就寄于在中國的抗疫精神中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一致,無私奉獻。青年在疫情中感動,在疫情中成長,沒有退縮,不曾缺。鞫胗,詮釋擔當。陽光明媚,春色正好,我們終將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