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經痛常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疼痛感不可名狀,或如刀割、或如針刺、或如燒灼,它常常突然發作,又很快消失,讓人苦不堪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我校第二醫院疼痛科楊建新主任團隊開展的三維立體引導下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術,通過在疼痛觸發點釋放微球囊,卡壓神經纖維、阻滯痛覺傳導,即可立竿見影地消除疼痛。近日,楊建新團隊在全麻下為一名卵圓孔變異三叉神經痛患者成功實施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術,術程順利,術后疼痛消失,療效顯著。
該患者為女性,57歲,2021年無誘因出現右側口角疼痛,飲水進食、張口刷牙時疼痛明顯加重,口服藥物聯合針灸治療后,效果欠佳,遂就診于我校第二醫院。楊建新詳細詢問患者病史,確診為三叉神經痛,評估既往治療方案,完善相關檢查,決定為患者實施三叉神經半月節微球囊壓迫術。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楊建新及孟治壽在術中CT發現該患者卵圓孔形態不規則與破裂孔交界不清,運用輔助三維重建技術多角度、多方位直觀明確卵圓孔位置、最佳穿刺點以及最合理的穿刺路徑。最終,球囊準確置入靶點,呈現理想的梨狀,在壓迫半月神經節4分鐘后順利退出導管。術后患者疼痛癥狀消除,VAS評分降低,現已康復出院。
卵圓孔位于顱中窩蝶骨大翼、圓孔的后方和外側,是溝通顱底內、外的重要通道。研究顯示,卵圓孔變異的發生率為24.2%,卵圓孔形態變異導致操作困難,對治療產生嚴重影響。因此,穿刺卵圓孔成為三叉神經球囊壓迫術最重要的一步。
三叉神經球囊壓迫手術無需開顱,是通過微創的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且療效確切。由于創傷小、恢復速度快、耐受程度高、費用低并且可以重復治療,手術后部分患者可能會感覺到治療局部會出現輕度的麻木感,一般不會出現嚴重的后遺癥,且手術效果較好,術后患者的疼痛感可較快消失。
(文/關樂、馬麗娟、劉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