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通常病程較長,且容易復發,甚至出現自殺自傷行為,嚴重:頰叩納踩,而阿凡達療法有望治愈抑郁癥。近日,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徐勇教授團隊致力于探索阿凡達療法在抑郁障礙治療中的運用,基于抑郁障礙心理治療的原理和方法,將其與虛擬現實、人工智能、3D建模、動作捕捉等技術有機融合,在國內率先研發出用于治療抑郁障礙的阿凡達虛擬診療系統。

該系統通過還原真實的生活場景,使用生動的語音語調與抑郁癥患者進行場景互動,通過傾聽、反饋、角色扮演、同理心訓練等方法,與患者建立有效的情感聯結,形成牢固的治療聯盟。患者不僅能以第一人稱視角身臨其境地撫慰受傷的心靈,體驗情感的交融,而且能以第三人稱視角回顧自己與阿凡達的現場互動,重新審視自己當時的表現,從而增強自我認知,提升自我關懷,最終緩解抑郁情緒。

該團隊已啟動阿凡達療法治療抑郁癥的臨床試驗,積極推進包括眼動、事件相關電位、近紅外腦功能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等相關數據的采集工作,采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方法開展關于阿凡達心理治療神經生物學療效標準的制定工作,并借助眼動、多導腦電等技術實時監測治療效果,實現阿凡達療法的精準治療。
據了解,人類與抑郁情緒的抗爭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從古埃及的麻醉劑到希波克拉底的催吐治療,從文藝復興時代的憂郁浪漫到二十世紀情緒科學的產生。直到今天,抑郁癥仍然是:θ死嗌】檔鬧卮蠹膊。WHO調查顯示,預計2030年,抑郁癥將成為世界第一大疾病。我國黃悅勤教授團隊最新發表的調查數據顯示,18歲以上成人的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達到6.8%,此問題不容忽視。
目前,抑郁癥的治療仍以藥物為主,但抗抑郁藥可能會使患者產生耐藥性以及藥物副作用。近年來,心理治療輔助藥物治療成為緩解抑郁情緒,提高疾病預后的重要治療方式。然而,我國現有的心理治療資源嚴重不足,且相關從業人員的治療水平參差不齊,僅少部分患者能從中獲益。因此,借助現代科技力量進一步優化抑郁癥心理治療方案勢在必行。
隨著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VR)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的發展,將人類的情感賦予機器人,使機器人與真實的個體產生情感互動與聯結已不再是天方夜譚,這為抑郁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國外研究表明,基于虛擬現實技術,通過創建沉浸式社交情景,患者在與阿凡達的交往互動中可以充分體驗到情感支持與鼓勵,有助于其改變歪曲的認知,掌握應對抑郁的策略,從而減緩抑郁情緒,提高自我同情能力。

阿凡達療法,抑郁癥患者的又一福音。期待虛擬現實技術輔助心理治療能更好地服務于臨床,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最終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圖文/趙文濤、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