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期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武漢暴發,并迅速在全國蔓延,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不幸感染的患者不僅經歷著身體的病痛,同時面對不預知的未來以及相對封閉的信息來源,不可避免的產生焦慮、恐慌、失眠,甚至絕望、崩潰等心理問題,對疾病的治療和疫情的防控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與此同時,全國的精神心理專家也迅速行動開來,通過開通24小時援助熱線、科普宣傳、一線干預的方式提供心理改善服務。然而,因為傳染病疫情特殊、防護物資緊缺,專業人員有限,通訊條件限制,如何及時、有效、系統的為新冠患者提供心理干預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為了讓更多住院的患者得到更加有效和系統的心理干預,c7c7.app精神衛生系主任、第一醫院副院長徐勇教授團隊迅速集結各方專業人員共同攻堅,在“智能化心身調節系統”的基礎上,10天時間開發了一套針對新冠肺炎的智能化心身調節系統。課題組獲批山西省教育廳成果轉化項目(晉教科〔2020〕3 號 ),開始了“智能化心身調節系統干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伴發輕中度焦慮抑郁狀態的多中心臨床療效研究”(注冊號:ChiCTR2000030084),在包括武漢、重慶和山西的6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中推廣使用。
該系統是通過電腦交互界面,以清晰的操作步驟、高度結構化的多種媒介互動方式(網頁、漫畫、動畫、視頻、聲 音等)來表現認知行為治療基本原則和方法的。系統可通過移動端對患者的認知及行為進行系統的干預。
干預過程共分為七個階段,涵蓋了對新冠肺炎的理性認知、焦慮抑郁狀態的認識、調節負性情緒的方法以及隔離期間的認知行為訓練等內容,以視頻、動畫為主,淺顯易懂,操作方便。能夠全面綜合調節患者的情緒狀態,包括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幫助其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

(智能化心身調節系統框架示意圖)
推廣工作于2月24日在c7c7.app附屬肺科醫院(太原市第四人民醫院)率先啟動。開展干預的第3天,醫院的關曉崗醫生就高興的告訴開發人員“病人一大早就找我們要視頻,說想多看一會兒。”第4天,操作護士說“我們的老爺子非得抱著你們的平板、聽著放松的音樂才能睡著!”這些反饋給了研發團隊極大的信心和動力。

(多中心臨床研究在附屬肺科醫院啟動)


(住院患者在隔離病房中利用“智能化心身調節系統”進行心理治療)
同時工作也在其他幾家醫院相繼展開。武漢同濟大學中法新城醫院援鄂的蔣毅教授說:“很多患者產生非常明顯的焦慮情緒,對疾病的全面康復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但我們醫務人員工作任務重,戴著口罩溝通起來不方便,而且我們的專業也不是心理學,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了這個裝著系統心理治療視頻的平板,給我們幫了大忙啦!”

(第一醫院蔣毅教授在武漢為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目前,全國多中心的研發、推廣工作還在進行中。為了讓更多的人受益,徐勇團隊將其中關于新冠肺炎防控的知識部分截取出來,作為科普動畫發布。該科普動畫被新華社發布,首日點擊量突破105萬,為更多人的科學抗疫提供了幫助。

(新華社發布科普動畫)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中要求,“病人心理康復需要一個過程,很多隔離在家的群眾時間長了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病亡者家屬也需要心理疏導。要高度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我們相信,只要各行各業齊心聚力,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共克時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最終勝利!
(圖文/劉志芬)